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距地2.3亿光年矮星系现偏核黑洞,科研人员获直接观测证据助力黑洞研究

   时间:2025-09-07 01:01:2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浩瀚宇宙中,黑洞的分布与演化始终是天文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传统理论认为,超大质量黑洞通常位于星系中心,但近期一项国际研究打破了这一认知——中国科学家团队在一个距离地球约2.3亿光年的矮星系中,首次发现了一个偏离星系核心约3000光年的活跃黑洞,其喷流特征为理解黑洞演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该发现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安涛研究员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研究显示,这个黑洞不仅未处于星系中心,还持续通过吸积物质释放能量,并喷射出明显的射电喷流。科研人员通过多波段观测数据确认,其活跃状态与星系核心黑洞的典型特征高度吻合,但位置异常的特性挑战了传统认知。

“这一发现表明,黑洞的增长模式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团队成员指出,传统模型认为黑洞主要通过吞噬星系中心物质实现质量增长,而此次发现的偏核黑洞可能源于早期宇宙中的特殊环境,或与星系合并、双星系统演化等过程相关。其活跃状态也为研究早期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快速形成机制提供了关键样本。

相关成果于2025年9月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英文版在线发表。研究指出,该黑洞的喷流方向与星系盘存在明显夹角,暗示其可能经历了剧烈的动力学扰动。这种偏离核心的分布模式,或与矮星系内部环境松散、引力束缚较弱有关,为理解低质量星系中的黑洞演化提供了新线索。

目前,天文学家正借助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深化此类研究。未来,随着FAST核心阵和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的建成,科学家将具备更高灵敏度的观测能力,可探测到更微弱的射电信号,甚至直接解析亚秒差距级别的微型喷流结构。这将极大推动偏核黑洞的确认与统计研究,揭示宇宙中黑洞分布的多样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