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通过上市聆讯,这家中国汽车行业资深企业终于叩开资本市场大门。根据招股文件,公司计划发行规模15亿至20亿美元的新股,资金将主要用于乘用车产品矩阵拓展、下一代汽车技术研发及全球化战略推进,该IPO项目有望成为港股年内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
作为中国最早的乘用车制造商之一,奇瑞的资本市场征程堪称曲折。自2004年首次启动上市计划以来,这家1997年成立于安徽芜湖的企业已七度冲击IPO。早期因缺乏造车资质,奇瑞通过向上汽集团出让20%股权获得生产许可,并凭借2003年推出的奇瑞QQ车型迅速打开市场,该车型上市次年即实现8.5万辆销量,2005年月销突破万辆,占据微型车市场60%份额。
企业首次IPO尝试在2004年因股权纠纷折戟后,奇瑞开始实施多品牌战略,陆续推出瑞麒、威麟、开瑞等子品牌。2007年第二次冲击资本市场时,多品牌战略未能形成规模效应,资本市场反应冷淡。2009年通过华融资产等机构融资29亿元后,企业虽多次释放上市信号,但因关联交易、股权结构等问题屡屡受挫,2016年借壳海螺型材上市的计划也因新能源板块年销量不足2万辆而告吹。
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初,控股股东奇瑞控股启动股东结构调整。调整前,芜湖投资控股、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平台、立讯精密分别持有29.47%、27.20%、21.16%股权。调整完成后,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变为21.17%、18.25%、16.83%,奇瑞控股彻底退出股东行列,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股权复杂问题。这一调整获得证监会认可,8月27日证监会正式出具境外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
近年来持续向好的经营数据为上市奠定基础。财报显示,奇瑞集团营收从2022年的926.18亿元增至2024年的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0.7%;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7.1%。作为连续多年的中国车企出口冠军,港股上市将为企业开辟海外融资渠道,助力其全球化战略深化。今年2月首次递表失效后,奇瑞于8月29日再次提交上市申请,最终在9月7日通过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