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领域正迎来一股新的创作浪潮——漫剧。近日,快手宣布与可灵AI达成合作,共同推出漫剧创投计划,该计划涵盖联合出品与联合运营两种模式,并以可灵灵感值作为奖励机制。根据政策,联合出品模式下,平台将与创作者共担风险并分享收益;联合运营模式则提供流量激励及收益分成。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允许漫剧内容全网发布,不再局限于单一平台。
这一动作被视为对漫剧市场潜力的积极回应。事实上,就在一个月前,抖音已率先发布漫剧创作扶持政策,通过补贴机制推动内容生产。两大短视频巨头的接连入局,标志着漫剧正式进入平台级资源争夺阶段。而在行业层面,动态漫短剧的交易信息近期频繁出现在社群中,真人短剧编剧群体也开始转向二次元内容创作,试图抓住这一新兴风口。
漫剧的崛起并非偶然。其核心优势在于成本控制——据某短剧公司负责人透露,一部漫剧的制作成本约10万元,仅为真人短剧的几分之一。这种低成本特性使得内容回本路径更为灵活:无论是通过原生流量投放、版权销售还是分账模式,创作者均能实现资金快速回笼。不过,低成本并不意味着低门槛,漫剧对内容创新的要求反而更高。
目标受众的特殊性进一步加剧了创作难度。漫剧主要面向18至35岁的下沉市场男性用户,这类群体对题材新颖度极为敏感。某年初入局的公司负责人举例称,其团队一部制作质感平平、仅保证不掉帧的警察题材漫剧,因内容契合年轻人口味而成为爆款。但这种成功难以复制——与真人短剧可通过模仿爆款提高成功率不同,漫剧必须持续输出符合年轻人节奏的原创内容,对IP储备和创新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当前,漫剧市场已呈现全面开花态势。除抖音、快手外,百度、红果、B站及爱优腾等长短视频平台均已布局,点众、九州、山海等短剧平台也相继跟进。然而,随着参与者的激增,如何精准触达目标用户成为新的行业课题。毕竟,漫剧仍属小众领域,其内容特性决定了它必须走差异化竞争路线,而非简单复制真人短剧的成功路径。
从观望到热捧,漫剧仅用数月时间便完成市场认知的转变。这种转变背后,是平台对内容成本结构的重新考量,也是创作者对年轻用户群体的深度挖掘。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玩家入场,漫剧市场将在内容创新与用户运营层面展开更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