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威马汽车携10亿投资复产,260亿债务压顶下复兴蓝图能否照进现实?

   时间:2025-09-09 18:13:3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曾经估值突破4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明星企业威马汽车,正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这家一度跻身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品牌,在经历停工欠薪、资金链断裂等危机后,近期抛出一份覆盖2025至2030年的"复兴路线图",宣称将于2025年9月重启温州生产基地,并立下2030年实现百万辆产能、1200亿元营收的激进目标。但这份看似宏伟的蓝图,却因重整投资方翔飞汽车的神秘背景引发市场质疑。

根据威马汽车披露的重整计划,截至2024年初,企业确认的债权总额已达260亿元,而账面资产仅存40亿元,资不抵债的困境尤为突出。此时介入的翔飞汽车虽承诺初期投入10亿元,但其企业资质却存在重大疑点: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存在"自循环"控股现象,最终实际控制人难以追溯;更引人注目的是,其2024年企业年报显示参保人数为零,这与宣称要操盘百亿级重整项目的专业投资者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面对外界质疑,威马在《致供应商白皮书》中详细阐述了"三步走"战略。首阶段(2025-2026年)以复产为核心,计划重启EX5和E.5两款经典车型生产,2025年目标产销1-2万辆,实现10-20亿元收入,同时布局泰国KD工厂开拓海外市场。次阶段(2027-2028年)将推进高阶辅助驾驶车型量产,计划年销25-40万辆,并启动IPO筹备。最终阶段(2029-2030年)则剑指百万辆产能和千亿级营收,构建覆盖轿车、SUV、MPV的全品类产品矩阵,并实现30%的出口占比。

但现实困境远比规划复杂。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深度红海阶段,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持续扩大产能,理想、蔚来等新势力不断推出高端智能车型,传统车企也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威马计划复产的EX5、E.5两款车型,在产品力和智能化水平上与市场主流存在明显代差,若不能快速推出符合需求的新品,复产即面临滞销风险。

供应链重建同样充满挑战。虽然翔飞汽车宣称已联络215家历史供应商,但经历欠薪停工的供应商普遍持谨慎态度。更关键的是,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价格波动剧烈,若无法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威马车型的定价竞争力将大打折扣。而从复产设备升级到海外工厂建设,从新品研发到销售网络扩张,每个环节都需要持续资金投入,仅靠初期10亿元投资和尚未明确的银行融资承诺显然难以支撑。

品牌形象修复则是另一道难关。此前停工欠薪事件已严重损害消费者信任,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品牌稳定性和售后服务可靠性是重要购车考量因素。若不能彻底消除负面标签,即便产品具备竞争力,也难以打动理性消费者。对于威马而言,2025年9月的复产节点至关重要,能否如期实现1-2万辆产销目标,将成为检验其重生计划可行性的关键试金石。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