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8月中国乘用车市场呈现国内零售增速趋缓、出口规模持续扩张的态势。当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量达199.5万辆,同比增长4.6%,增速较前8月累计水平收窄4.9个百分点;同期出口量突破49.9万辆,同比增幅达20.2%,形成鲜明对比的市场格局。
新能源领域延续强劲增长势头,批发销量破万的企业数量达2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家,较上月新增1家。这些头部企业合计占据新能源市场93.5%的份额,较上月提升1.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扩大4.6个百分点。从车型维度观察,批发销量超2万辆的车型达22款,较上月增加5款,其中比亚迪独占7席,奇瑞占据3席,特斯拉Model Y以5.9万辆成绩领跑,吉利星愿和比亚迪宋分别以4.8万辆、4.3万辆分列二三位。
在车型结构方面,22款热销车型中新能源产品占比达59%,轩逸、博越等传统燃油车型仍保持较强竞争力,分别实现2.9万辆、2.9万辆的销量。值得注意的是,上市不久的问界M8首月即斩获2.3万辆销量,展现出新势力品牌的成长潜力。
MPV市场持续承压,8月零售份额降至4.2%,较上月和去年同期均缩减0.6个百分点。该细分市场当月零售量8.3万辆,同比下滑10%,环比减少9.3%,成为三大品类中唯一双降的市场。不过出口端表现亮眼,MPV车型出口0.9万辆,同比激增26.7%,环比增幅达40.3%,但相较于轿车12.6万辆、SUV 36.4万辆的出口规模,体量仍显有限。
新能源出口继续领跑行业,8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达20.4万辆,同比增幅高达102.7%,尽管环比微降6.5%,但仍显著优于乘用车整体出口表现。从动力类型看,纯电动车型占据66%的出口份额,其中A00+A0级小车占比提升至38%,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增程式电动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当月出口量0.5万辆,同比增幅达4658.3%,尽管环比有所回落,但已成为新能源出口新的增长极。
在动力类型市场表现方面,增程式车型国内市场呈现分化态势,8月批发销量和零售量均维持在10万辆左右,同比分别下降9.5%和微增0.3%。这种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化表现,折射出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拓展空间。随着技术迭代和规模效应显现,中国新能源车的海外认可度正持续提升,出口结构也从纯电动主导向多元化动力类型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