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城商行陆续交出中期业绩答卷,南京银行凭借8.64%的营收增速和8.84%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在17家同业中位列前茅。其中营收增速仅次于增速达43.7%的西安银行,净利润增速则紧随杭州银行、齐鲁银行和青岛银行之后。资产规模方面,该行以16.86%的同比增速突破2.90万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居行业第五。
深入分析发现,这家城商行的盈利结构正经历显著转变。自2020年以来,非利息收入占比从31.25%持续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5.06%,其中投资收益贡献尤为突出。数据显示,同期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由14.49%跃升至28.39%,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比虽波动较大,但整体维持在6%至18%区间。这种转变与该行金融资产配置策略密切相关,2022年后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一度超过宁波银行,达到19.36%的高位。
传统利息收入却呈现相反走势。2020年至2024年间,利息净收入占比从68.75%降至52.96%,2025年上半年虽小幅反弹至54.94%,但整体下降趋势未改。究其原因,净利差持续收窄是关键因素。与长三角地区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该行2025年上半年1.63%的净利差水平,明显低于江苏银行的1.78%和宁波银行的1.79%。计息负债成本率方面,南京银行2.09%的指标虽较前几年有所改善,但仍高于江苏银行的1.89%和宁波银行的1.79%。
存款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盈利压力。虽然存款占总负债比重保持在61%以上,但定期存款占比高达75.41%,其中公司定期存款占比达44.35%。这种"高定期、低活期"的结构导致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尽管2025年上半年个人定期存款占比升至31.06%,公司活期存款占比也有所回升,但整体负债成本仍高于区域同业。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承认,金融资产配置是应对息差收窄的重要手段,2021年以来通过增持高弹性债券获取了可观收益。
这种盈利模式暗藏风险。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过高推升了风险加权资产规模,导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该行交易类收入占非利息收入比重在2024年达到88.79%的峰值,远超头部银行30%-40%的控制线。与此同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46.10%骤降至2024年的10.96%,虽然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21.83%,但结构失衡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过度依赖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的盈利模式,在金融市场波动时可能引发业绩大幅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