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社交平台,各类“必吃榜”“网红榜”层出不穷,但当消费者实地体验时,却常常发现“货不对板”。这种现象让不少人形成了一个反直觉的认知:餐厅评分越高,越可能只是营销的产物。毕竟,好评可以刷,广告可以买,消费者早已被各种排名和推荐裹挟,难以找到真正值得信赖的参考。
面对这一困境,高德地图给出了一个新答案——“扫街榜”。与传统榜单不同,高德扫街榜基于10亿人的真实行动数据,不仅看用户说了什么,更看用户做了什么:是否导航到店、是否再次光顾、是否愿意跨区甚至跨城前往。评论可以造假,但无数人的真实行为数据不会说谎。
高德扫街榜的推出,旨在在冰冷的数据背后,找回那份“人间烟火”。无论是藏在巷子里的老馆子,还是值得跨城一去的招牌店,高德的目标都是让真正的好店被看见,让用户的选择回归真实。正如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所言,高科技不仅要追求星辰大海,更要呵护人间烟火。高德选择用一份由10亿人“用脚投票”的真实榜单,打开充满烟火气的本地生活。
对于旅行或出差的人来说,寻觅美食几乎是必修课。而最靠谱的答案,往往是问“当地朋友”。因为只有真正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才知道哪家小店值得走上几公里,哪家馆子藏着真正的烟火气。高德扫街榜的上线,正是要成为所有人最好的“当地朋友”。
高德扫街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依赖真假难辨的评论和图片,而是基于庞大的用户真实行为数据。每天有1.7亿人在高德上导航、搜索、打卡,他们的每一次出行和就餐选择,构成了一份比任何博主推荐都更客观的“城市美食图谱”。这份图谱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的160万个线下服务商家,包括87万家餐厅、23万家酒店和近5万个景区。
高德扫街榜的入口位于高德地图首页,点进去后,它更像一张实时美食地图,标注了哪家炭烤肉、哪家小笼包、哪家蒸菜馆值得一试,甚至包括值得一去的景点和休闲场所。由于是高德地图,用户可以直接导航前往店铺,无需跳转其他APP,体验更加流畅。
以杭州一家湘菜馆为例,它在高德扫街榜上位列“本地人爱去”TOP 1,同时也是“回头客”和“专程前往”TOP 1。高德地图显示,有4.4万人累计导航62.8万公里,只为去这家店吃上一顿,且近180天有13万名回头客。点进店铺页的评分,可以看到4.9的综合评分是基于用户的真实行为得分、评价得分以及用户信用分计算得出的。
高德扫街榜的计算方式非常复杂,真实行为得分会综合考量导航到店、专程前往、复购率等数据,还会结合用户特征(如导航里程、达人等级)和信用数据,最终生成得分。虽然普通用户无需研究复杂的算法,但关键是通过评分可以理解其背后是“真实行为+评论+信用”的叠加。这种评分方式让高德扫街榜与以往的其他榜单或短视频平台完全不同,它更依赖用户的真实行为,而非单纯的主观评价。
虚假好评几乎是全球性的问题,无论是国内平台还是海外的Yelp、TripAdvisor,都曾因“刷榜”或“控评”受到质疑。用户想找一家好店,却常常被精心设计的高分评论误导。而高德扫街榜的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真正可参考的“坐标系”。
高德地图在全面AI化的背景下,推出了这份“刷不了的榜”。作为国民级应用,高德地图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用户真实导航到店的次数达到1300万次。这些行为数据,加上搜索、收藏、打卡的轨迹,构成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庞大数据库。
AI模型在其中寻找规律,辨别无效评论:多少人是真导航到店?多少人跨区跨城前往?多少人成为回头客?再结合评价内容和用户信用分,得出一份真实榜单,让“刷评”变得毫无意义,也更接近真实的口碑。这种思路并非没有先例,谷歌地图就曾通过用户匿名位置数据绘制餐厅或商铺的客流曲线,帮助人们避开高峰。但高德回答的是“哪家店值得去”,面对的数据规模和技术难度明显更高。
高德用AI和10亿人的真实行为数据,将美食推荐从“营销驱动”拉回到“用户驱动”。这种转变的价值,不仅在于让人找到一家靠谱的餐厅,更在于重建了一个可信赖的参考系统:在这里,数据不会说谎,分数背后有透明的事实支撑。
本地生活的核心,从来不是花哨的营销手段,而是烟火气里的真实体验。高德扫街榜为消费者和商家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对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更省心、更放心,不用再纠结评论是真是假,也不用在一堆广告里浪费时间。对商家而言,这同样是一种解放,过去想被用户看见,往往要拼投放、拼排名,甚至被迫加入刷单的游戏。而高德扫街榜的核心价值,是把榜单的排序权交还给“真实的脚步”,让那些靠味道、靠品质立身的小店有机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