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日赚1.7亿,三度押注未来:宁德时代靠“豪赌”破局,成全球新能源电池领军者

   时间:2025-09-11 05:50:0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半年营收突破1788亿元,净利润高达304亿元,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再次交出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这家从福建宁德起步的企业,不仅在动力电池领域连续8年蝉联全球第一,更在储能电池市场实现4年霸榜,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到36.5%。每三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搭载其电池,宁德时代用十年时间创造了营收增长460倍的商业奇迹。

这家企业的崛起之路充满戏剧性。1999年,中科院硕士毕业的曾毓群放弃广东物资厅的稳定工作,与香港ATL合作研发聚合物锂电池。当时全球电池市场被日韩企业垄断,日本索尼凭借钴酸锂电池技术占据90%份额,韩国三星、LG紧随其后。中国企业在技术、产业链上全面落后,连入场资格都难以获得。

转折点出现在ATL花费百万美元购买的专利技术上。这项来自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技术存在致命缺陷——电池鼓包变形。全球20多家授权企业束手无策时,曾毓群带领团队在实验室苦战两周,通过调整电解液配方成功解决问题,使ATL成为全球唯一实现量产的企业。这项突破为ATL打开了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品牌的大门,更让曾毓群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2009年国家"十城千辆"新能源补贴政策出台,曾毓群敏锐捕捉到历史机遇。2011年,他带着ATL车载电池团队回归家乡,创立宁德时代。这个决定背后是更大的战略布局——当时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存在分歧,比亚迪坚持磷酸铁锂路线,而曾毓群选择押注三元锂电池。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极具前瞻性,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宁德时代迅速崛起。

2012年华晨宝马的苛刻订单成为关键转折。这份长达800页的德文技术标准,涵盖材料选型、生产工艺等全流程要求,让韩国三星、德国博世等巨头望而却步。曾毓群却力排众议接下订单,投入巨资建立亚洲最大测试中心。经过上千次试验,团队在电极材料、电解液配方、电池管理系统等环节实现突破,最终完美达标。宝马的合作光环为宁德时代打开了市场,长安、吉利、奔驰等车企订单接踵而至。

全球化布局展现战略远见。面对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曾毓群在2018年提出"谁到海外,谁就是英雄"的口号。欧盟严苛的电池法规成为首要障碍,从环保合规到劳工关系,中国企业在欧洲建厂的成本是国内的3倍。但宁德时代选择迎难而上:2018年投资2.4亿欧元在德国建厂,2019年追加至18亿欧元;2022年宣布在匈牙利投资建设100GWh产能工厂;2024年与Stellantis集团在西班牙合资建厂,年产能50GWh。

这些布局暗藏玄机。西班牙工厂直接建在Stellantis园区内,节省30%输配电损耗;更关键的是获得全流程技术管控权,提前锁定未来标准制定权。通过技术授权模式(LRS)与多家国际车企合作,宁德时代正在将"宁德标准"推向全球。当欧洲车企开始采用中国电池技术时,一场能源文明的权力转移已悄然发生。

从破解电池鼓包难题到定义全球行业标准,宁德时代的成长轨迹印证了曾毓群"赌性坚强"的哲学。这家企业用十年时间证明,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精准把握趋势、持续技术创新、果断战略决策,才是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当全球每三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搭载其电池时,宁德时代已不再满足于市场领先,而是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时代的规则制定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