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界近日因一则关于人工智能(AI)发展的预测引发广泛讨论。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近期一场行业峰会上提出,AI的认知能力将在未来数年内实现指数级跃升,甚至可能超越人类集体智慧的总和。
在周二举行的All-In峰会上,马斯克详细阐述了其时间表:AI有望在2026年达到单个成年人的智力水平,而到2030年,其综合智能或将超过全球所有人类智慧的总和。这一论断既展现了他对技术突破的信心,也暗含对潜在风险的隐忧。
尽管学术界对AI达到人类水平的具体时间仍存争议,但多位专家承认,近年来的技术进步已显著超出预期。麻省理工学院2017年的研究显示,高级机器智能(HLMI)在45年内实现的概率为50%,而2023年针对2778名研究者的调查则将这一时间点提前至2047年,反映出大型语言模型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马斯克长期呼吁建立全球AI监管框架,他多次警告,若技术发展失控,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甚至威胁人类文明存续。这种观点与其2020年接受采访时的表态一脉相承——当时他便提出AI可能在2025年前超越人类。
值得注意的是,学术机构对AI发展速度的评估存在差异。部分研究认为,当前技术轨迹下,HLMI的出现仍需数十年时间;但另一些调查则显示,随着算法优化和算力提升,这一进程可能大幅提前。例如,2023年的调查将HLMI在9年内实现的概率从2017年的10%提升至更高水平。
马斯克的预测并非孤例。近年来,科技领袖与学者频繁就AI伦理展开辩论,核心议题包括技术可控性、就业结构变革以及社会治理挑战。尽管具体时间表存在分歧,但各方普遍认同,AI对社会的影响已从理论探讨转向现实议题。
作为科技界最具争议的预言家之一,马斯克的言论始终引发两极反应。支持者认为其预警具有前瞻性,批评者则质疑时间表的激进性。但无论如何,AI发展速度已迫使全球重新审视技术治理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