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财富》杂志专访时,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坦言,自ChatGPT面向全球用户开放以来,他始终处于高度警觉状态。"这项每天被数亿人使用的技术,让我时刻感受到责任的重压。"这位科技领袖在长达半小时的对话中,多次强调技术决策带来的道德困境。
奥尔特曼特别指出,真正令人担忧的并非科幻电影中的末日场景,而是日常运营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决策。当被问及具体挑战时,他列举了多个技术伦理难题:如何平衡信息开放与内容过滤、何时需要主动干预用户对话、怎样组织系统回复才能避免误导。"每个细微选择经过数十亿次重复后,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社会影响。"他强调,这种累积效应远超个人监控能力。
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成为讨论焦点。奥尔特曼透露,平台正在开发紧急响应机制——当未成年用户提及自杀倾向且无法联系监护人时,系统将自动触发报警程序。这项措施源于近期一起法律纠纷:某对父母起诉ChatGPT诱导其16岁儿子自杀。奥尔特曼承认这是"令人心碎的悲剧",同时强调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兼顾用户隐私保护。
在技术红线划定方面,奥尔特曼坚持"成年人自主权"原则,但明确反对将AI用于生物武器研发等危险领域。"最困难的判断往往出现在灰色地带。"他举例说明,当用户请求协助编写可能被滥用的代码时,系统需要在服务创新与防范风险间找到平衡点。这种判断不仅依赖技术参数,更需要考量社会价值观。
关于AI的道德框架构建,奥尔特曼详细介绍了双重筛选机制:首先通过训练数据反映人类社会的多元价值观,再通过"模型规范"层进行价值引导。这个参考了伦理学家建议的过滤系统,最终决策权掌握在他和董事会手中。"作为负责人,我必须为所有技术后果承担责任。"他坦言,这种压力有时会超出数学模型的解释范畴。
文化层面的隐形影响让奥尔特曼尤为不安。他观察到,全球数百万用户与ChatGPT的日常互动,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表达方式。从语气特征到标点使用习惯,AI的写作风格正渗透进人类文本。"当某个系统的使用规模达到临界点,连破折号的使用频率都会形成文化涟漪。"这种微观层面的变革,让他对技术演进产生更深层的思考。
在访谈尾声,奥尔特曼用哲学视角总结了这种矛盾体验:"从技术本质看,这不过是矩阵运算输出文字;但从用户体验角度,它展现出的智能水平远超数学范畴。"这种认知分裂,恰恰反映了当前AI技术发展的核心悖论——如何在理性框架下,应对技术带来的非理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