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辣道创始人李剑悬赏20万寻餐厅,与罗永浩就预制菜定义及知情权展开争论

   时间:2025-09-14 20:06:0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信良记董事长、新辣道创始人李剑在直播活动中抛出一则重磅悬赏:凡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中国境内存在完全不使用冷冻原料及添加剂的连锁餐饮企业,或经罗永浩、权威媒体证实符合该条件的餐馆,可获20万元奖励。此举迅速引发餐饮行业热议,其核心争议点直指预制菜定义与信息透明度问题。

李剑在直播中明确表示,悬赏并非为特定企业或预制菜行业正名,而是针对罗永浩此前将使用冷冻原料的餐厅统一定义为预制菜的做法提出质疑。他指出,这种"一刀切"的归类方式存在逻辑漏洞,消费者更应关注原料的安全性、营养价值与性价比,而非纠结于"鲜品"或"冻品"的形式差异。他特别强调,现代冷冻技术是保障全球肉类供应安全的关键手段,只要餐饮企业选择正规渠道的冷冻原料,其安全性完全可控。

这场争论的导火索源于罗永浩在直播中的表态。他展示了一张西贝餐厅使用预制菜包装产品的照片,指出该产品标注的保质期较长,并呼吁消费者在就餐时若发现类似情况应录像取证,以此推动预制菜行业标准制定与相关立法进程。罗永浩强调,自己并不反对预制菜本身,但主张餐饮企业应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针对这一观点,李剑反驳称,要求所有涉及预制菜的餐饮企业强制公示,本质上是在利用当前预制菜缺乏统一科学标准与公众认知不足的现状,将预制菜与"不健康""劣质"等负面标签强行关联。他举例说明,许多小型餐馆使用的所谓"鲜鱼""鲜鸡"同样存在抗生素滥用风险,蔬菜也可能存在农药残留问题,不能简单以原料形态判断品质优劣。

在李剑看来,预制菜行业存在显著差异,既有采用先进锁鲜技术的高品质产品,也有工艺粗糙的低质商品,不能以偏概全。他特别指出,罗永浩提出的强制标注要求,相当于迫使餐饮企业贴上"负面标签",这种做法不仅缺乏法律依据,还会让行业陷入两难境地——标注可能影响客源,不标注则面临舆论压力。

这场争论折射出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背后的深层矛盾:一方面,消费者对餐饮透明度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认知混乱。李剑建议,应建立基于原料品质、加工工艺、营养指标的科学评价体系,而非简单以"鲜""冻"划分优劣。他透露,已有部分餐饮企业联系其团队,咨询如何通过供应链升级提升原料安全性,而非陷入"是否使用预制菜"的无谓争论。

目前,这场由悬赏引发的行业讨论仍在持续,双方观点的碰撞或将推动预制菜领域从概念之争转向实质性标准建设。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升,如何平衡信息透明与行业健康发展,成为餐饮企业与监管部门共同面临的课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