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iPhone 17系列发布后市值缩水,果链板块能否借AI东风重构估值逻辑?

   时间:2025-09-15 00:55:36 来源:智通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苹果公司(AAPL.US)最新发布的iPhone 17系列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尽管新品发布会后消费者预约热情高涨,但资本市场反应冷淡,股价连续两日下跌4.7%,市值蒸发1645.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7万亿元),随后虽有小幅反弹,仍未能扭转市场对苹果未来增长的疑虑。

此次发布的iPhone 17系列标准版维持799美元起售价,国行版定价5999元起,新增的纤薄款iPhone Air起售价7999元,顶配版iPhone 17 Pro Max则高达17999元。新品在性能、能效和存储方面实现重大升级,续航时间延长8小时,并全面支持"Apple智能"AI场景。京东平台数据显示,预售开启前预约量突破300万人次,12日预售当日官网因流量过大一度崩溃,显示出消费者对硬件升级的认可。

然而,资本市场对苹果的信心明显不足。与A股果链板块多股涨停的活跃表现不同,港股果链企业反应平淡,部分标的甚至出现分化。这种差异源于近两年苹果在中国市场持续低迷的业绩——2024年出货量同比下降17%至4290万台,市场份额缩减3个百分点至15%。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区出货量继续下滑9%,第二季度虽有所反弹,但仍弱于竞争对手。

在智能硬件领域,苹果同样面临挑战。可穿戴设备市场,华为、小米上半年出货量增速分别达28.9%和100.9%,远超苹果的16.6%;智能手表领域,苹果第二季度出货量下滑3%,市场份额被华为(21%)超越,降至17%。中国作为苹果核心市场之一,收入占比超过20%,但2025财年前两季收入连续下滑,第三财季仅实现4%的微弱增长。

供应链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苹果供应链中,中国供应商占比超过50%,2024年iPhone组装业务中国占比达84%,印度占14%。但国内果链企业正积极摆脱对苹果的依赖,通过AI布局开辟新增长点。以工业富联为例,该公司围绕"2+2"战略加大AI算力基建投入,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AI业务收入增长超50%,云服务商服务器收入增长超100%,市值较年初提升近2倍,PB值达8倍,PE值45倍,走出独立行情。

类似转型案例在港股果链中并不鲜见。高伟电子深耕精密光学模块,借助北美大客户订单增长及AI端侧需求,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翻倍,市值六年增长超10倍,当前PB值6.4倍,PE值22倍。丘钛科技今年市值增长1.2倍,估值逻辑已从苹果业绩驱动转向AI业务驱动,新增长点的打造使部分标的获得高估值溢价。

尽管如此,苹果对iPhone 17系列仍充满信心,计划2025年生产约1亿台,高于前代iPhone 16初期9000万台的预估量。高盛等投行认为,新品将刺激旧款用户升级,预计带动2025和2026财年iPhone业务收入增长5%-7%。但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华为、小米等品牌即将发布新品,用户忠诚度成为关键变量。

对于果链企业而言,苹果新品的表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虽然多数企业已通过AI布局降低对苹果业绩的敏感度,但个别转型缓慢的标的仍面临估值压力。iPhone 17系列的预售及上市表现,或将成为重构果链估值逻辑的重要节点。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