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投资圆桌:乐观派预言中国Agent称霸,悲观派警示窗口期收紧,中间派如何破局?

   时间:2025-09-15 09:03:20 来源:36氪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Inclusion外滩大会的圆桌论坛上,一场关于AI智能体未来发展的深度对话引发行业热议。这场名为"AI应用落地首战:智能体时代是否降临"的讨论,汇聚了明势创投黄明明、BAI资本龙宇、蚂蚁集团纪纲等头部机构投资人,他们就智能体爆发的必然性、应用场景选择、创业者特质等核心问题展开激烈交锋。

作为智能体领域的"乐观派"代表,黄明明以明势创投的投资实践为切入点,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产品能力正在AI领域爆发。他透露该机构投资的GenSpark、Lovart等项目已展现强大生命力,"未来全球顶尖Agent中三分之二将源自中国创业者"。这位理工科背景的投资人用技术细节佐证观点:推理成本下降280倍、MoE架构降低80%计算成本,加上Claude3.5等模型展现的工具调用能力,使Agent任务完成度从0.5分跃升至30-40分。

与乐观预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宇的审慎判断。这位BAI资本合伙人强调当前智能体仍处于"身残志坚"的发展阶段,"用户对AI的宽容窗口期正在关闭"。她特别指出金融等零容错场景中,Agent尚未具备大规模落地条件。在龙宇看来,中美创业者都在快速迭代,但模型层面的断层式领先仍构成实质性挑战,"OpenAI通过ChatGPT建立的护城河,使其token消耗量达到第二名的6倍"。

蚂蚁集团副总裁纪纲提出的"场景容忍度"理论成为调和两派观点的关键。他建议创业者从三类高容忍场景切入:一是线下交互类工具,如旅游咨询、房产中介;二是情感陪伴类应用;三是与真人交互的Kill Time场景。纪纲以蚂蚁在医疗、金融领域的实践为例,说明当前Agent更多承担基础信息咨询功能,"完全闭环的精确服务仍需时间"。这种渐进式发展路径,既承认技术局限性,又看到市场培育空间。

关于智能体的本质定义,龙宇给出清晰界定:"Agent是帮你完成不愿做的事,Application则是主动参与的体验"。这种区分直接影响商业模式选择。她以被投企业千岛为例,其Labubu二手交易平台年GMV达百亿,而同期发展的Tensor.Art社区通过模型训练师激励计划,在情感连接与数据回路间找到平衡点。"不要强求硬闭环,两条腿走路可能走得更远",龙宇的提醒为创业者提供新思路。

在创业者特质讨论中,投资人们形成有趣共识。黄明明强调"不完美的创始人才能做出伟大产品",他以LiblibAI CEO陈冕为例,指出激情与不完美并存的重要性。龙宇则提出更极端的观点:"AI时代EQ被高估,要么在技术或创意领域做到极致,要么成为超级机器"。纪纲补充观察到,当前创业者呈现年轻化趋势,95后、00后开始登场,且多数具有连续创业经验,这种"技术理解力+实战经验"的组合正在重塑创业格局。

面对模型迭代对应用层的冲击,黄明明认为真正解决用户刚需的创业者具有抗风险能力。他举例法律AI项目月立案量突破万件,虽然最终需要人工出庭,但主要工作已由Agent完成,"这种50分解决方案就能创造巨大价值"。纪纲则从生态位角度建议,创业者应避免同质化竞争,尽早确定自身在AI生态中的独特价值。

这场持续两小时的对话揭示出智能体发展的核心矛盾:技术突破速度与市场接受程度的错位,全球化竞争与本土化创新的碰撞,以及创业者能力模型的重构需求。正如主持人冯大刚总结的那样,非共识的出现恰恰证明行业处于早期阶段,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为敢于突破的创业者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