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浪潮席卷文娱:创作者在技术狂飙中寻自我、探边界、书新篇

   时间:2025-09-15 10:17:4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AI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文娱产业,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从影视广告到内容创作,从技术应用到人才流动,这场由算法驱动的浪潮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重塑行业生态。B站最新财报显示,其二季度广告业务同比增长20%,其中30%的广告封面已由AIGC工具生成;爱奇艺则透露,AI视频广告的点击率较传统形式提升20%,技术赋能带来的效率跃升肉眼可见。

在内容生产端,技术革命的冲击更为显著。快手旗下视频生成模型"可灵"通过订阅服务,二季度收入达2.5亿元,预计2025年收入将翻倍;爱奇艺部分项目应用AI后,数字资产生产效率提升十倍以上。海外市场中,奈飞新剧《永航员》首次将生成式AI用于核心镜头制作,效率较传统流程提升十倍。这些数据背后,是行业对AI工具从观望到依赖的集体转向——编剧孙武预测,2025年底国内将出现AI深度参与的优质影视作品,2026年或迎来爆发期。

人才市场的异动印证着技术变革的深度。全球票房冠军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加入AI创意公司董事会,国内互联网高管、行业资深人士及高校毕业生纷纷投身AI创业浪潮。孙武透露,其团队开发的编剧系统已生成近200个完整电影剧本,其中10余个完成交付,部分项目甚至完成拍摄。这种效率背后,是AI对传统创作流程的重构:系统2-3小时可生成3-5万字标准剧本初稿,但为确保商业应用质量,团队仍保留三天交付周期。

技术平权带来的创作民主化,正在打破专业壁垒。美院毕业的等登通过AI辅助,从展陈设计跨界影视广告,为联想、耐克等品牌制作TVC,单分钟报价达3-5万元。他开发的个性化审美模型,通过200张精选图片训练AI,使生成内容自带独特艺术风格。这种创作模式的转变,使得审美能力而非技术门槛成为核心竞争力——行业内头部创作者报价可达每分钟20万元,而底层创作者仍在千元区间挣扎。

在效率狂飙的同时,行业也陷入深层焦虑。某影视从业者透露,许多人暗中使用AI却不敢公开,担心影响报价与行业声誉;社交媒体上,AI生成内容的泛滥引发用户反感,被批评为"对精神与肉体的不负责"。这种矛盾恰似电影《荒蛮故事》的荒诞内核:当技术爆炸式发展,行业规则、伦理法律与认知环境陷入无序状态,创业者不得不在"失控"与"秩序"间寻找平衡。

导演陈升亮的转型经历折射出行业阵痛。2023年承接30集AI动漫长片时,团队不得不采用"实拍+AI转换"的笨办法,3个月完成传统需1年半的项目。这种追赶技术的焦虑,在项目交付后转化为对技术本质的思考:"AI是优秀的执行者,但人类始终是主导者。"他选择聚焦B端定制与高校教育,试图建立AI动画工业化流程,其武侠玄幻长片《一命》即将上线,验证着"人主导技术"的可行性。

在这场变革中,不同路径的探索者达成微妙共识:当AI抹平技术门槛,人类的核心价值回归到经验、审美与创造力。正如某从业者在社交媒体所言,LLM时代不缺机遇与内容,抓住真正契合自身审美的事业,才是穿越技术浪潮的关键。从孙武的剧本流水线到等登的个性化创作,从陈升亮的工业化探索到行业的集体转型,这些实践证明着:在算法狂潮中,人类正通过技术重新发现自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