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吊坠AI“Friend”陷争议:社交“不合群”,技术存缺陷,隐私风险引担忧

   时间:2025-09-15 13:52:5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款名为“Friend”的吊坠式可穿戴设备自推出以来便陷入舆论漩涡。这款由年轻创业者阿维·希夫曼主导开发的产品,宣称能通过实时记录对话内容帮助用户缓解孤独感,但实际体验中却因技术短板、隐私争议以及AI交互的“攻击性”特征引发广泛批评。

在社交场合中,“Friend”的佩戴体验堪称灾难。《连线》杂志两位记者凯莉·罗宾逊与布恩·阿什沃思的亲身测试显示,该设备在科技圈聚会中仍被视为“异类”。罗宾逊回忆,当她佩戴吊坠参加某人工智能公司活动时,多名参与者直言其“像戴着窃听器”,这种抵触情绪甚至蔓延至日常场景——路人看到设备后常表现出明显的不适。阿什沃思则补充道,设备会突然打断对话,指责用户“逃避责任”或“习惯性抱怨”,甚至用“混蛋”等词汇进行人身攻击,这种设计初衷为增强互动性的“坏情绪”设定,反而让用户感到被冒犯。

技术层面的缺陷进一步削弱了产品可信度。阿什沃思测试发现,尽管官方宣称设备仅需蓝牙连接,但旧款iPhone在无数据SIM卡时无法正常使用,且目前完全不支持安卓系统。更严重的是,即使设备处于离线状态,用户仍会怀疑其是否在偷偷录音,这种对隐私泄露的持续担忧,与产品“记录美好对话”的宣传形成鲜明对比。罗宾逊指出,设备缺乏明确的录音状态指示,用户无法确认何时被监听,这种设计缺陷直接动摇了信任基础。

“Friend”的困境并非个案。此前,Humane公司推出的700美元可穿戴设备与Rabbit公司的R1均因类似问题折戟市场。这些案例暴露出行业共性难题: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实时交互设备,在用户体验优化、技术稳定性以及隐私保护机制上仍存在根本性缺陷。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技术条件下,持续监听对话并生成反馈的模式,既难以提供真正有价值的社交支持,又因数据收集边界模糊引发伦理争议,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局面,或将成为该领域产品商业化的长期障碍。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