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曾被视为严谨与创新的结合体,但近期一位资深汽车博主却对行业内的“大定”模式提出了尖锐批评。他指出,这一原本旨在优化生产与用户匹配的机制,如今已沦为车企制造营销泡沫的工具。
“大定”模式最初的设计逻辑十分清晰:用户通过支付定金锁定购车权益,车企则根据订单数量精准安排生产,既避免库存积压,又能提升用户体验。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白热化,这一模式逐渐被异化为“数据竞赛”的武器。
博主列举了多个令人瞠目的案例:某品牌从宣称“24小时订单破万”到“3小时破万”,最终演变为“7分钟破5万”;另一品牌更是在新车钢板尚未完成冲压时,就通过发布会和PPT宣布“1分钟订单破10万”。这些数据背后,是车企在未交付一辆实车的情况下,已预先收取数亿元预售款。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定”与实际交付之间的时间差,为车企提供了充足的营销操作空间。博主透露,部分车型通过发布“美女提车照”“车主故事”等内容,刻意营造热销氛围,刺激潜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这种“认知战”策略,本质上是对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操控。
“现在的‘大定’已经不是工具,而是游戏。”博主直言,“车企把营销心理学玩到了极致,但用户不该是这场游戏的牺牲品。”他呼吁行业回归理性,重建消费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