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AI翻译技术正以创新姿态重塑国际交流场景。作为大会官方AI翻译合作伙伴,科大讯飞携三大核心产品亮相,通过多模态技术突破与全场景服务覆盖,为这场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经贸盛会搭建起无障碍沟通桥梁。
开幕式现场,七种语言的实时同传系统成为焦点。中文、英语与东盟五国官方语言的同步转换,让来自32个国家的参会代表首次实现"零时差"信息接收。这项覆盖主会场、分论坛及商务洽谈区的翻译服务,不仅解决了多语种环境下的沟通难题,更通过98.7%的准确率刷新了大型国际会议的翻译效率纪录。志愿者团队配备的智能翻译终端,使咨询引导、紧急救助等场景的响应速度提升40%。
技术突破集中体现在新发布的三大产品矩阵中。面向企业客户的讯飞翻译SaaS平台,整合了文档智能解析、多语种视频字幕生成等12项功能,支持制造业、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定制化翻译解决方案。在商贸对接区,某新能源企业通过该平台完成的技术协议跨国审核,耗时从传统模式的72小时压缩至8小时。
针对东盟市场优化的硬件产品同样引人注目。最新款讯飞翻译机新增柬埔寨语、老挝语等6种方言支持,其搭载的神经网络降噪芯片可在85分贝环境噪音中准确识别语音。离线翻译库扩容至200万专业术语,确保医疗、法律等领域的术语翻译精准度达99.2%。在展馆体验区,马来西亚采购商现场测试的跨境贸易谈判场景模拟,验证了设备在复杂语境下的应变能力。
会议系统领域的革新更具战略意义。讯飞听见多语言会议系统(东盟版)首次实现23种语言的实时互译,其智能会议管家功能可自动生成多语种纪要,并支持关键词检索与语义分析。在东盟投资合作论坛上,该系统同步处理的12场平行会议内容,让与会者通过移动端即可获取个性化信息推送。
技术下沉带来的市场变革正在显现。据博览会组委会统计,采用AI翻译服务的展位咨询量平均增长2.3倍,跨境合作意向达成率提升37%。某印尼食品企业通过智能翻译终端与17家中国供应商完成初步对接,其负责人表示:"设备自动生成的采购清单中英文对照版,让商务谈判效率提升至少50%。"
行业分析师指出,随着RCEP框架下区域贸易壁垒的消除,专业翻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800亿元。科大讯飞此次展示的技术生态,从硬件终端到云服务平台,从通用场景到垂直领域,构建起完整的解决方案体系。其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引擎在东南亚语言上的优化,特别是对音调变化、方言混用的处理能力,已形成显著的技术壁垒。
在博览会技术成果展区,科大讯飞设置的"未来翻译舱"吸引众多参观者体验。通过全息投影与脑机接口技术,用户可在虚拟空间与多国代表进行沉浸式交流。这种超越语言界限的沟通方式,或许预示着AI翻译技术正在从工具属性向场景革命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