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销售领域迎来重大变革,证监会近日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基金费率改革进入第三阶段。此次改革通过优化费率结构、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推动行业从“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型,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省约300亿元成本。
在费率调整方面,新规对认购费、申购费、销售服务费实施阶梯式下调。股票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从1.2%/1.5%降至0.8%,混合型基金从1.2%/1.5%降至0.5%,债券型基金从0.6%/0.8%降至0.3%。销售服务费方面,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年费率上限由0.6%降至0.4%,指数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从0.4%降至0.2%,货币市场基金从0.25%降至0.15%。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持有期超过1年的基金份额(货币基金除外)将免除销售服务费,此项调整预计可使货币基金销售服务费减少超90亿元。
赎回费制度迎来根本性改革,新规要求全部赎回费计入基金资产,取代此前部分费用归销售机构的模式。费率结构从四档简化为三档,重点优化7日、30日、6个月持有期的费率安排,通过经济杠杆引导投资者延长持有周期。据测算,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基金销售服务费率将呈现明显分化:股票混合型(除指数)降至0.48%,指数型降至0.25%,债券型降至0.19%,货币型降至0.17%。
尾随佣金制度实施差异化调整,个人客户销售保有量的客户维护费比例维持50%不变,机构投资者中权益类基金维持30%,其他类型基金从30%降至15%。这种安排既保障了渠道服务积极性,又引导资源向权益类产品倾斜。监管层同步推进的FISP直销平台建设,将通过标准化服务降低中小基金公司渠道依赖,目前已有部分机构完成系统对接。
从行业影响看,银行渠道受冲击最为显著。以货币基金为例,2023年银行和独立销售机构的保有量占比分别为30%和37%,销售服务费下调将直接影响其中间业务收入。券商渠道因前端费率已普遍打一折,且产品以股票型为主,实际影响相对有限。数据显示,代销收入占营收比例较高的券商包括光大证券(6.4%)、中金公司(4.7%)等,但整体行业占比不足2%。
本次改革与前两阶段形成政策合力。2023年7月启动的费率改革已通过降低管理费(让利140亿元)、调降交易佣金(让利68亿元)等措施,累计为投资者节省500亿元成本。新规实施后,基金销售生态将呈现三大转变:从“重首发”转向“重持营”,从“流量竞争”转向“保有竞争”,从“同质化服务”转向“差异化服务”。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费率改革将加速行业分化。头部渠道凭借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可能扩大市场份额,而中小机构面临更大转型压力。但整体而言,销售秩序的规范有助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2024年基金产品销售服务费达289亿元,长期投资者免收费用政策将促使渠道更加重视客户留存。随着资本市场回暖预期增强,基金销售业务有望迎来结构性复苏,权益类产品布局或成为竞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