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固态电池:从迭代到量产,2025产业链全景透视与技术、市场双轨解析

   时间:2025-09-20 17:28:33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深企投发布的《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链研究报告》引发行业关注。这份长达101页的报告系统梳理了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路径及市场前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为锂电池的迭代方向,固态电池通过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电解液与隔膜,分为半固态和全固态两类。相较于液态电池,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以上,理论极限值高达900Wh/kg,同时具备不可燃的固态电解质和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40℃至150℃)。不过,界面稳定性差、锂枝晶生长及成本高企等问题仍是产业化瓶颈。以硫化物电芯为例,2024年其价格达5.02元/Wh,远高于液态三元电池的0.5元/Wh。报告预测,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2030年进入商业化阶段。

技术路线方面,聚合物电解质因柔性好但离子电导率低,多用于柔性设备;氧化物电解质稳定性高,已应用于半固态电池;硫化物电解质凭借高电导率成为主攻方向;卤化物电解质则以高氧化稳定性为特点。目前,复合电解质技术成为行业趋势,通过材料复合提升综合性能。

市场规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5.3GWh,均为半固态产品。预计到2030年,出货量将跃升至614.1GWh,其中全固态电池占比近30%,市场空间超2500亿元。材料端需求同步增长,2030年全球电解质需求将达10万吨,正极材料31.6万吨,负极材料14.1万吨。

企业布局呈现全球化特征。国际车企中,丰田、大众加速技术储备;电池领域,LG新能源、Quantum Scape等企业推进研发。国内方面,比亚迪、蔚来等车企与宁德时代、卫蓝新能源等电池企业形成协同,容百科技(高镍正极)、贝特瑞(硅基负极)等材料企业,以及先导智能、利元亨等设备企业均积极参与。政策层面,中国从国家到地方给予多重支持,工信部将固态电池列为技术攻关方向,多地提供资金及税收优惠。

产业链覆盖矿产、材料、设备、电芯及应用全环节。材料端,固态电解质、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及复合集流体成为重点;设备端,干法设备、等静压设备等关键装备需求凸显;应用领域则聚焦新能源汽车、储能及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兴市场。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