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遂宁国际锂电大会:固态电池进展明晰,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时间:2025-09-20 18:21:06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四川遂宁举办的“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上,固态电池技术成为与会专家和产业界人士热议的焦点。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路径,从市场趋势到应用前景,这场关于下一代电池技术的讨论正在重塑全球锂电产业格局。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金虎林在演讲中指出,国家已为固态电池发展绘制了明确路线图:2026年启动硫化物固态电池装车示范,2027年实现千辆级示范应用,2030年达成500Wh/kg能量密度目标。他特别强调,AI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产业化进程,通过智能算法优化材料设计、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为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新路径。尽管液态锂电池仍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95%以上的份额,但高镍化、硅碳负极和半固态技术等升级方向已清晰可见,预计未来5-10年仍将主导市场。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宇平则从技术可靠性角度提出警示。他指出,当前研发集中于硫化物体系的固态电池面临成本高企、量产困难等挑战,即便解决技术细节问题,长期运行场景下的可靠性仍需突破未知障碍。“全固态电池需要探索全新的技术路径,才能打破现有困局。”这位非洲科学院院士强调,尽管车企和电芯企业已公布量产规划,但材料稳定性、界面接触和制造安全等核心问题仍待解决。

资本市场对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趋势形成高度共识。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曾韬认为,低空经济和具身智能的发展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提供了广阔空间,固态电池已成为全球锂电领域的明确发展方向。他预测,未来3-5年中国将凭借技术成熟度和产业链完备性,成为全球产业化推进速度最快的国家。不过,他也坦言全固态电池量产面临多重难题:材料方案需优化、界面问题待突破、安全环保和产品一致性等量产挑战亟待解决。在乐观情景下,2027年有望实现稳定生产与装车验证,规模化量产则需等到2030年后。

蜂巢能源前沿技术研发总经理苗力孝从产业实操层面揭示了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展。据统计,当前全固态电池在材料、设计、制造和设备等领域面临172项技术挑战,其中固固界面接触、材料稳定性、致密化技术等六大问题最为关键。“这不是一场轻松的竞赛,但进展速度超出预期。”苗力孝透露,针对这些难题已形成新的解决策略,但新策略往往伴随新问题,这正是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他特别提到,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节点已从原计划的2030年提前至2027年,部分企业已启动产线设计工作。

行业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伊维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辉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半固态电池出货量已迈入GWh量级,应用场景从高端消费电子、无人车等领域向乘用车装车试验渗透。然而,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庆生提醒行业保持理性。“当前存在技术夸大和市场造势现象,这违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他特别指出,市场上“固态电池2026年成本降至1元/Wh”的说法缺乏供应链和制造工艺分析支撑。根据商业逻辑,集“超快充”“超低温”“绝对安全”等特性于一体的颠覆性技术,其初期成本将是现有电池的2倍以上,后续需通过技术迭代逐步降低成本。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