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推进,硅基负极应用拓展,这些A股核心公司迎发展契机

   时间:2025-09-20 17:47:20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固态电池产业迎来关键突破,政策扶持与企业深度布局推动技术迈向商业化新阶段。近日,固态离子能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部在武汉经开区军山科技城正式落成,项目选址三期2号厂房,建筑面积达9978平方米。该总部不仅承担固态电池材料研发实验室、电芯安全与性能检测中心等核心功能,更成为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枢纽。

据国金证券分析,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2.0时代的战略制高点,正加速从技术储备转向规模化应用。其应用场景已覆盖消费电子、eVTOL、动力电池及机器人四大核心领域,市场替代空间广阔。在政策支持与头部企业联合推动下,产业化拐点即将到来,相关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在A股市场中,多家企业已率先布局固态电池产业链。信宇人针对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设备展开前瞻性研发,并与客户深化固态领域合作;天奈科技凭借碳纳米管(CNT)技术占据国内固态电池市场主导地位,同时成为美国某头部企业的独家供应商,海外业务拓展成效显著;海目星则通过“锂金属负极+氧化物电解质”与“硅碳负极+硫化物电解质”双技术路线并行,成功打通锂金属固态电池量产全流程,并斩获4亿元、2GWh的行业首个可量产商用订单。

与此同时,锂电池材料领域迎来技术迭代,硅基负极材料因高比容量特性成为下一代负极主流方向。其理论比容量达4200mAh/g,远超传统石墨负极的400mAh/g,在能量密度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硅基负极已在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技术成熟度与下游接受度持续提升。

中信证券预测,在渗透率提升与成本下降的双重驱动下,2028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用量将达9万吨,对应市场规模228亿元,其中动力电池占比超80%。除负极企业外,碳材料、硅烷、包覆材料等上游环节,以及设备制造商均将受益于需求爆发。

A股相关企业加速布局:中科电气已建成硅基负极中试产线,产品进入多家客户测评阶段;道氏技术年产1000吨硅碳负极项目落地广东恩平;翔丰华硅碳负极技术具备产业化条件,正规划批量生产线。技术收敛与下游应用积极推进的背景下,产业链各环节迎来发展机遇。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