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近期凭借一款全新车型引发市场关注。9月15日,别克品牌旗下首款全栈自研豪华增程轿车至境L7在泛亚技术中心亮相,这款被寄予“为合资正名”厚望的车型,不仅承载着品牌转型的期待,更成为中美股东双方重新评估合作模式的关键支点。
据内部人士透露,上汽通用高层团队上月携转型成果赴美参加通用汽车全球董事会,带来的本土研发进展与市场数据远超预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曾瑜表示,中方团队展现的新车开发速度与技术自研能力,促使通用总部确认将进一步开放技术权限,这为合资公司争取到更大的产品定义自主权。
至境L7的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首款由上汽通用自主定义的车型,其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均由合资公司主导。副总经理王晨东透露,未来凯迪拉克等品牌也将采用类似模式,实现中美市场“技术路线分离”。这种调整源于中美电动汽车需求的显著差异——美国电动车更多扮演精英社交工具角色,而中国新能源市场已进入充分竞争阶段,技术适配性成为制胜关键。
技术路线的转向在具体产品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曾瑜证实,凯迪拉克车型将弃用通用原有的Super Cruise智驾系统,转而搭载上汽与Momenta合作开发的“逍遥智行”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融合了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标志着合资品牌在核心技术上开始摆脱对美方依赖。王晨东强调,技术开放的前提是保持品牌基因一致性,“大别克”的定位与通用增程技术积累将在至境L7上得到延续。
市场数据的回暖为技术自主提供了底气。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累计销量达24.5万辆,同比增长8.64%,且自去年第四季度起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这种触底反弹的态势,直接回应了此前华尔街关于通用应撤离中国市场的质疑。副总经理薛海涛透露,通用汽车首席产品官斯特林·安德森(前特斯拉自动驾驶项目总监)在至境L7亮相后次日即率队考察,显示美方对中方技术路径的高度关注。
中美股东的博弈焦点逐渐转向技术主导权。曾瑜回忆,在底特律的董事会汇报中,中方团队用两个半小时的密集数据证明了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当展示至境L7的极限自动泊车实测时,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与多位高管现场记录新营销策略,这种互动与此前“通用希望维持合资现状”的表态形成呼应。据彭博社9月18日报道,双方正就2027年到期后的合资协议续签进行初步谈判,市场好转成为重要推动因素。
至境L7的预售策略凸显出上汽通用的市场野心。这款定位20万—30万元区间的豪华增程轿车,将直接对标德系豪华品牌。发布会上,企业宣布开放亚洲最大试车场广德基地供业界对比测试,这种自信源于泛亚技术中心近年来的技术积淀——半年内密集推出的增程系统、电子电气架构、智驾系统等成果,构成了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支撑。
但挑战同样存在。作为新品牌下的首款车型,至境L7需要同时突破价格竞争力与豪华品牌认可度的双重壁垒。王晨东承认,全栈自研带来的高开发成本可能影响定价策略,而市场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仍需验证。不过,GL8新能源产品的快速上市已为通用工程团队留下深刻印象,这种“中国速度”正成为说服美方放权的关键论据。
这场技术主导权的争夺,实质是合资模式在新能源时代的适应性变革。当通用在美国电动车市场仍依赖关税保护时,中国市场的充分竞争已倒逼出更高效的技术迭代路径。至境L7的预售表现,或将决定这场变革能否真正改写合资品牌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