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造轮子”到“减法革命”:李志飞以Coding Agent推动出门问问AI转型之路

   时间:2025-09-21 00:03:22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48岁的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坐在沙发里,神态间透着工程师特有的笃定。这位创业十三年的科技公司掌舵者,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从去年开始,他主导的"减法革命"彻底改变了这家AI企业的运营逻辑——通过精简业务线和裁撤冗余人员,公司研发支出从5500万元压缩至3800万元,员工规模从近400人缩减至不足200人,其中研发团队减少三分之二。

这场变革的导火索是2024年4月公司以"AIGC第一股"身份登陆港交所后的业绩压力。尽管中期财报显示人均营收从54.2万元跃升至97.8万元,但李志飞清楚,真正的挑战在于重构企业基因。他设计的Coding Agent软件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工具,这款由他亲自敲代码搭建框架的管理系统,正在重塑公司的组织架构。

"研发人员的工作必须彻底透明。"李志飞在杭州湖畔大学听马云分享组织管理时陷入沉思,最终得出与巨头企业截然不同的结论。他开发的Coding Agent系统实现了代码生产、修改、验证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层可以直接查看每个工程师的代码轨迹。这种"直接看代码"的管理方式虽然引发部分员工离职,但李志飞认为这是筛选适配者的必然过程。

在李志飞的蓝图中,Coding Agent不仅是管理工具,更是组织AI化的载体。系统自动追踪员工代码产出、功能迭代和营收贡献,用数据替代传统绩效评估。市场部门现在可以直接访问代码库,通过AI问答快速理解产品特性,彻底改变了以往跨部门沟通的低效模式。这种变革使得中间管理层逐渐淡化,老板与一线员工的沟通路径被彻底打通。

这场组织革命源于李志飞对过往教训的深刻反思。早年开发智能手表时,公司同时挑战芯片、系统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导致资源严重分散。现在他坚持"不挑战非核心复杂度"的原则,硬件业务选择成熟供应链合作,将核心精力聚焦在AI软件领域。即便放弃自研大模型,他也认为这是理性选择:"大模型已成为标准化商品,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芯片,真正的机会在于做出抖音这样的应用。"

Coding Agent的实践暴露出新的挑战。虽然系统提升了整体效率,但代码问题修复耗时的问题逐渐显现。内部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层"并未完全消失,组织变革仍在持续推进。但李志飞坚信这是正确方向,他将个人技术执念转化为管理创新,通过持续迭代软件来克制自己"什么都想尝试"的冲动。

在对话中,李志飞坦承作为工程师出身的管理者的局限。"跟做制造、零售的同学比,我真不擅长管人。"这种自我认知驱动他探索技术驱动的管理模式。现在Coding Agent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这款承载着组织变革使命的软件,被他视为整个公司的基石。尽管变革过程充满争议,但中期财报的积极信号,让这位固执的创始人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