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如果有人说插电式混合动力(插混)会全面超越油电混合动力(油混),恐怕会被视为天方夜谭。彼时,丰田、本田的双擎混动车型凭借省油、耐用、保值等优势,牢牢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被消费者视为混动领域的标杆。
然而,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剧变。数据显示,2024年插混车型销量突破514万辆,不仅占据混动市场主导地位,更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力量。反观油混车型,如今连官方销量数据都难以获取,市场存在感急剧下降。曾经被视为“神车”的油混车型,如今已难掩颓势。
部分消费者仍认为,RAV4荣放、凯美瑞、卡罗拉锐放等油混车型销量表现不俗。但深入分析会发现,这些车型的热度主要依赖价格战支撑。过去需要加价购买的油混车,如今普遍优惠3万至5万元,部分车型价格甚至接近燃油版。即便如此,其销量仍远不及秦PLUS DM-i、秦L DM-i等插混车型。
销量统计方式的差异也掩盖了油混的真实处境。插混车型销量单独列示,数据透明;而油混车型常与燃油版合并统计。例如,卡罗拉锐放月销超万辆,但其中油混版本的具体销量无从得知。若单独统计混动版销量,差距将更加明显。
这种市场变化已促使车企调整战略。本田十一代雅阁上市时,直接取消了HEV混动版,转而全力布局插混市场。这一决策反映出车企对市场趋势的敏锐判断。
对于油混销量下滑的原因,有人归因于政策差异。插混作为新能源车享受购置税减免、绿牌等优惠,而油混不享受这些政策。但实际计算显示,政策优惠总额约2万至3万元,远低于油混车型的市场优惠幅度。丰田、本田的油混车型为促进销售,降价幅度普遍超过政策优惠,个别冷门车型价格甚至贴近燃油版。
插混车型的崛起,本质在于技术优势。插混车型可实现市区纯电行驶、高速发动机直驱,亏电状态下油耗低至2.9L/100km,甚至优于油混车型。同时,插混车型在配置、智能化等方面全面超越日系油混车型,形成降维打击。
从技术原理看,插混与油混均采用“电机+电池+发动机”的组合,但核心差异在于电池容量和电机角色。油混车型电池容量小,电机仅作为辅助,发动机仍是核心驱动;而插混车型电池容量扩大10至20倍,电机可独立驱动车辆,实现纯电行驶数十至上百公里。
在能量管理方面,插混车型采用域控制器,运算能力远超油混车型的ECU,可实时优化发动机、电机、发电机的协同工作。配合更高效的动能回收和AI智控系统,插混车型实现了“油电”双模式的无缝切换,亏电油耗仍低于油混车型。
这场变革不仅是动力技术的更替,更是新能源革命的缩影。随着固态电池、超充网络等技术的普及,未来的市场格局或将再次改写。对于车企而言,如何在这场技术迭代中找准定位,避免重蹈油混车型的覆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