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披露,小米汽车已提交两份召回备案(编号S2025M0149I、S2025M0150I),宣布即日起召回2024年2月至2025年8月生产的11.7万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此次召回涉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引发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根据《汽车产品召回编号规则与编号应用》标准,召回编号末位"I"代表此次召回系因监管部门调查触发。公告显示,相关功能缺陷已引发6起用户投诉,但未造成事故或人员伤亡。这一信息与今年3月SU7车型发生的智驾事故形成关联性讨论,尽管该事故调查尚未公布新进展。
社交媒体上,用户对召回性质展开激烈辩论。部分网友质疑企业测试流程:"如此重大的功能缺陷,为何在量产前未被发现?"另有观点依据编号规则指出,此次召回属于被动响应监管要求,而非企业主动行为。汽车行业分析师李明表示,召回类型编号直接反映了监管介入程度,这与企业常规的产品优化存在本质区别。
针对"OTA升级是否等同召回"的争议,多位技术专家给出专业解读。根据8月13日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企业未经备案不得擅自推送软件更新,更禁止通过OTA掩盖产品缺陷。汽车安全工程师王伟强调:"正规召回必须通过官方渠道申报,而功能升级属于企业自主行为,两者在法律层面有明确界定。"
小米汽车在召回公告发布后迅速作出技术说明。官方披露的升级方案显示,本次优化重点包括:提升高速领航辅助的路径连贯性,优化大车避让算法,新增动态车速调节功能。特别针对雨夜等复杂场景,系统将自动调整目标车速并激活自适应远光灯。这些改进通过远程OTA方式实施,无需用户返厂维修。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社交平台转发官方回应时强调:"请车主仔细阅读升级说明"。技术文档显示,升级后的系统可提前识别压线大型车辆,自动完成车道内偏移操作,大车绕行策略也更加灵活。新增的动态车速功能默认开启,能根据实时路况自动调节巡航速度,提升复杂环境下的驾驶安全性。
此次事件暴露出智能汽车行业面临的监管挑战。某新能源车企质量总监透露,随着辅助驾驶功能普及,OTA升级的合规性已成为监管重点。"过去企业可能通过快速迭代掩盖测试不足,现在每项软件更新都需要完整的安全验证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智能汽车召回案例中,63%涉及驾驶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