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合肥“人造太阳”建设加速,清洁能源“锅炉”将启,助力“能源自由”

   时间:2025-09-21 06:49:28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一座特殊的科研装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它被形象地称为“人造太阳”。这一装置并非对自然太阳的简单模仿,而是旨在实现核聚变反应过程的科技结晶,其正式名称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

走进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一栋厂房,记者目睹了下一代“人造太阳”的核心部件——“1/8真空室”。这个重达295吨、高19.5米的庞然大物,外观酷似巨大的“橘子瓣”。据介绍,整个“人造太阳”主机内部将安装八个这样的“橘子瓣”,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环形的真空室,成为核聚变反应的“锅炉”。

核聚变,这一太阳内部持续进行的能量释放过程,正是“人造太阳”模仿的核心。以海水中的氘为例,仅一升海水提取的氘,通过聚变反应就能释放出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且全程无污染,被视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

经过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人造太阳”项目已从实验验证阶段迈入工程应用验证阶段。通过现场展示的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到“橘子瓣”在主机中的安装位置。未来,从海水中提取的氘、氚元素将在这个“锅炉”中发生聚变反应,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在“人造太阳”的建设过程中,科研人员不仅攻克了核心部件的研制难题,还为装置的维护和检修设计了周密的方案。在“橘子瓣”的上中下三个位置,均预留了窗口,这些窗口并非供人员进出,而是为机械臂提供操作通道。

厂房内,一个重达16吨的蓝色大机械臂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多功能重载机械臂”。这款机械臂不仅能抓取重达数吨的零部件,还能进行拆装、切割、焊接、打磨等精细操作,精度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科研人员形象地称其为“身强力壮能绣花,重活细活都能干”。

随着下一代“人造太阳”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科研人员正同步推进聚变能发电的商业化应用研究。目前,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已进入总装阶段,该装置由数万个部件组装而成,总重量高达6000吨。

据透露,这座实验装置将于2027年底建成,并有望首次在世界上演示聚变能发电,为聚变能发电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关键数据。这一进展标志着人类在追求“能源自由”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