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首台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开建 助力探索宇宙未知奥秘​

   时间:2025-09-20 23:55:18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的雪山牧场,一座承载着我国天文学研究突破性期待的大型科学装置——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XSMT)于今日正式启动建设。这座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主导的科研利器,将成为我国首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且可常态化运行的亚毫米波观测平台。

该望远镜的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5米口径的高精度天线面板可精准捕捉频率范围覆盖0.1至1毫米波段的电磁信号,配备的大视场多色相机、三波段超外差接收机及460GHz多波束接收机等设备,使其具备同时进行宽频段观测、大范围成像及超高灵敏度探测的能力。这种多模态观测能力将突破传统光学望远镜的观测局限。

亚毫米波段作为电磁波谱中尚未充分开发的"盲区",蕴含着传统光学观测无法获取的宇宙信息。星际尘埃的动态分布、分子云的复杂结构、恒星胚胎的演化过程等关键天文现象,都通过该波段特有的辐射特征得以显现。相较于可见光在穿越星际介质时的衰减,亚毫米波能穿透厚重的尘埃云,直接观测到恒星诞生的"产房"和行星系统的形成现场。

长期以来,我国在亚毫米波天文观测领域存在明显短板。现有观测设施主要依赖国际合作或临时性项目,缺乏自主可控的常态化观测平台。这种局面导致我国科学家在星系演化、星际化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长期受制于人。2022年正式立项的XSMT项目,正是为了破解这一发展瓶颈而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科研团队经过三年技术攻关,突破了高精度天线面板制造、低温接收机研发等关键技术。项目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在保证天线刚性的同时将重量减轻40%;自主研发的超导隧道结混频器,使接收机工作温度降至4K,大幅提升了信号探测效率。这些技术创新为望远镜的高性能运行奠定了基础。

该装置投入使用后,将在多个基础科学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在星系形成研究方面,其高分辨率观测能力可解析近邻星系的详细结构;在银河系研究领域,将首次实现分子云的三维成像;星际化学研究则能通过精确测量分子谱线,追溯生命起源物质的分布规律。该望远镜独特的大气透射窗口观测能力,还将为气候研究、深空通信等领域提供跨学科支持。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