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位于昆山的大润发新店正式开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作为大润发旗下业绩突出的标杆门店,此次新店选址与原门店同属一个优质商圈,仅一墙之隔。新店采用自建物业模式,以购物中心形态呈现,首期开放的超市卖场面积约8000平方米,延续了“一站式购齐”的零售理念。
开业首日表现超出预期。据现场统计,截至当日19时,销售额已突破345万元,客单价达149元。有知情人士透露,实际销售额可能接近450万元,甚至有望冲击500万元大关。这一数据在实体零售普遍承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亮眼。
当前,大润发正加速推进全国门店调改,昆山店作为典型样本,其调整策略呈现三大核心特征。首先是商品结构的精细化重构,通过大幅削减SKU数量实现品类优化。调改后商品总数较此前减少约50%,例如从2万支精简至1万支左右,重点剔除重复性、同质化商品,非食品类调整幅度尤为显著。这种改变既降低了运营成本与库存压力,又通过集中采购提升单品流通效率,最终实现“价优量足”的消费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调改并未完全摒弃传统优势。尽管线上平台在商品丰富度上更具优势,但大润发调研发现,中老年群体及部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仍偏好线下购物的即时性与互动性。因此,昆山店在精简SKU的同时,仍保留了“一站式购齐”的核心功能,兼顾不同客群需求。
生鲜与即食品类的强化是另一大战略重点。生鲜区域在维持品类丰富度的同时,推进标准化与标品化改造,但保留了部分散装商品以满足中老年及小家庭客群的消费习惯。即食领域则进行深度升级:一方面大幅扩充面点、烤炸等加工食品品类,另一方面增设堂食区与休息空间,打造“餐饮+零售”的复合场景。数据显示,即食品类(3R产品)未来可能占据超市50%以上的销售额,其高毛利、强差异化的特性,正成为实体零售对抗线上冲击的关键武器。
支撑即食品类增长的底层逻辑在于多重消费需求的叠加。首先,加工环节带来的附加值提升了商品利润空间;其次,独家口味与特色产品有助于建立消费忠诚度;再者,即食产品精准契合了年轻群体“懒人经济”与小家庭“社交餐饮”的需求。现制现售带来的烟火气与体验感,是线上平台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场景化陈列成为调改的第三大突破点。传统大卖场的“货架堆砌”模式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生活场景的商品组合与空间设计。例如,围绕早餐、聚会、户外等细分场景进行选品与动线规划,既提升了购物效率,又创造了新的消费增量。这种精细化运营需要持续迭代,但已展现出激活存量的潜力。
作为大卖场业态的代表,大润发的调改实践具有行业标杆意义。其8000平方米的门店规模与全品类运营模式,若能成功验证转型路径,或将为整个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在实体零售面临深刻变革的当下,这场调改不仅关乎企业存亡,更可能重塑大卖场业态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