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HBO高分剧集《硅谷》中企业为争夺核心技术上演并购大战时,国内半导体行业正经历着截然不同的资本变局——曾经的“香饽饽”资产,如今需要创始人让渡近三成股权才能完成交易。400亿市值龙头晶晨股份(688099)近日公告,拟以3.16亿元现金收购芯迈微半导体(嘉兴)有限公司100%股权,而这场交易背后,创始人孙滇直接及间接持有的27.85%股权以0元对价转让,引发市场对半导体行业资本周期的深度关注。
这场看似“倒贴”的交易,实则暗藏资本市场的精妙博弈。公告显示,创始人孙滇不仅让渡27.85%股权,其通过鑫腾翡持有的32.71%股权也仅以112万元成交,对应估值300万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君联资本、华登国际等投资机构均实现高额退出:君联资本持有的9.13%股权以8000万元转让,华登国际10.83%股权作价6500万元,鋆昊资本2.7%股权获3000万元,嘉兴国资4.5%股权则拿到4999万元。其中,鋆昊资本与嘉兴国资2023年11月入局,仅用1年多时间就实现3倍DPI回报,堪称资本市场的“闪电战”。
时间回溯至2021年,半导体行业正处于融资黄金期。当年国内半导体行业发生570余起投融资事件,总规模超千亿元,仅上半年就有230起融资,220家企业获投近400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20余年无线通信芯片经验的行业“全才”孙滇创立芯迈微。这位曾在展讯通信担任高级工程师、部门经理,又在紫光展锐执掌产品与营销管理的技术精英,甫一创业便获得华登国际领投、星睿资本参投的数亿元天使轮融资。随后,君联资本、华山资本等机构持续加码,嘉兴本地国资也于2024年11月参与A+轮融资,将这家初创企业推向资本风口。
然而,行业周期的波动让芯迈微未能延续高光时刻。尽管公司完成了5G芯片流片、4G芯片量产等关键节点,但财务数据显示其仍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净利润-9031万元,2025年上半年再亏4006万元,净资产从5096.76万元降至3590.30万元。这种经营压力下,创始人选择以“主动让利”方式推动交易完成。有投资人透露,3.2亿元的收购价格是双方“友好公平协商”的结果,孙滇通过压低自身股权估值,平衡了投资机构的退出价格,最终实现各方共赢。
对于收购方晶晨股份而言,这笔交易具有战略补位意义。通过整合芯迈微在超低功耗、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晶晨股份可快速拓展广域网AIoT应用场景,并切入智能汽车赛道。这种产业协同效应,正是当前半导体行业并购潮的核心驱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A股市场逾40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半导体资产并购,今年以来已有至少23份并购公告,其中华虹公司收购华力微、中芯国际出手中芯北方、芯联集成58.97亿元收购芯联越州等大案,均以发行股份方式完成强链补链。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半导体并购潮是外部压力、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国内半导体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存在“小而散”、部分环节竞争激烈等问题,并购成为提升规模效应、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路径。国家网信办近期明确要求头部企业承担“卡脖子”技术攻关责任,加速研发自主可控安全芯片,进一步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完成备案的大基金三期已联手拓荆科技进军三维集成设备,注册资本207.2亿元的长存三期(武汉)集成电路公司也正式成立,业务覆盖制造、设计与销售全链条。
在这场资本与技术的双重变奏中,半导体行业正通过政策引导、资本推动和技术突破,朝着更集中、更自主的方向演进。尽管行业存在周期性波动,但作为信息安全基石的半导体产业,其长期发展方向始终清晰。从芯迈微的个案到行业并购潮的兴起,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中,书写新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