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面膜品类陷“低价螺旋”:从美妆神话到生死拐点,高端化或成破局关键

   时间:2025-09-22 23:56:0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曾经,面膜是美妆行业最耀眼的明星品类,如今却深陷低价竞争的泥潭,头部品牌接连退场,行业格局剧烈震荡。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已有超过2.6万个品牌推出11万余款面膜产品,供需失衡与同质化问题愈演愈烈,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膜市场的降温在备案数据中可见一斑。近十年间,面膜新品备案经历了三个阶段:2016-2020年,每年新品数量不超过3000款;2021年备案量激增至1.3万款,同比增长293%;2023年达到顶峰,备案数超过2.6万款。然而,2024年备案量同比下滑4.4%至2.5万款,今年1-8月更是暴跌19.3%,仅1.4万款,下半年下滑趋势或将持续。

头部品牌的布局逐渐趋于谨慎。热门品牌TOP10中,近三年面膜备案数复合增长率为负数的品牌占比达八成。薇诺娜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5.46%,雅诗兰黛自去年起未再推出任何面膜新品,香奈儿、自然堂今年备案数同样为零。面膜数TOP10品牌中,泊泉雅、透蜜去年备案数从双位数跌至个位数,后者今年已陷入沉寂。

曾连续五年占据国内面膜品类榜首的美即,2024年黯然闭店;凭借医用敷料概念崛起的“医美面膜第一股”敷尔佳,如今也增长乏力。面膜从品牌溢价能力的象征,沦为满减赠品,在同质化竞争中不断透支价值与信任。

面膜市场的衰落,与低价竞争、信任透支密切相关。市场上“李鬼”泛滥,一款爆品出现后,很快便有概念相同、成分照搬、价格更低的产品涌现,导致“李逵”打不过“李鬼”。珀莱雅的“黑海盐泡泡面膜”爆红后,市场上低价模仿品层出不穷,最终珀莱雅只能转向抗衰精华赛道。

价格战愈演愈烈,品牌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降价促销。2025年1-6月抖音面膜GMV TOP10品牌榜中,过半品牌明星面膜单片价格跌至个位数,GIK明星面膜单品低至1.8元每片。抖音面膜市场已全面超越淘宝天猫,拼多多面膜销量也出现超越淘宝天猫的迹象,极致性价比面膜正在抢占市场。

美即曾为提高市场份额加入价格战,主打产品“黑茶酵力纯净细嫩面膜”团购价打3折,每片仅5.9元,而此前线下最低仅打九折。当消费者形成“面膜就值这个价”的认知后,美即试图转战中高端市场,推出单片30元左右的护理式面膜,但已无力回天。

信任透支也是面膜市场衰落的重要原因。在追求“高效护肤”的趋势下,面膜品类从功效、概念到技术、成分全方位开卷。一盒宣称富含多种知名成分、天然膜材、靶向渗透的面膜,却仅售9.9元,其质量可想而知。某代工厂负责人透露,目前行业100盒的订单都有人做,可现货、可订制品牌。

田黎明指出,面膜品类的沦陷始于劣币驱逐良币,国外品牌放弃这个赛道,国内品牌大卷特卷,用料越来越差,价格越来越低。与此同时,直播电商的兴起加速了面膜价格透明化,当消费者可以在直播间用不到原价三分之一的价格买到产品时,面膜的价值感便难以维持,逐渐成为引流工具和凑单赠品。

尽管面膜市场面临挑战,但其仍是“超级品类”。据《2025中国面膜市场创新与全球消费趋势报告》,面膜品类正以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稳健增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扩张至400亿美元,其中中国面膜市场规模将突破1464.2亿元。

面膜市场的未来在于价值重构。品牌需打造“首个”心智,率先抢占用户的心智高地。珀莱雅首推泡泡面膜、美即首创单片销售模式、敷尔佳开创“医美面膜”,均验证了这一点。同时,品牌需为用户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将产品超越“功能载体”,成为连接技术、文化与情感的“美学符号”。

高端化已是必然趋势。抖音、淘宝天猫两大平台的贴片面膜核心价格区间均为100~300元,占平台约40%市场份额。范冰冰凭借“海葡萄凝水保湿面膜”“VC大桔美白面膜”等大单品,跻身“2025年1-6月抖音面膜GMV TOP10品牌榜”第9名。林清轩不久前正式入局,推出新品「油绷带V脸」面膜,希望用高品质的面膜让消费者重新认识面膜的价值。

面膜市场的叙事远未终结,而是迎来拐点——高端化序幕的开启,标志着行业正式步入以价值重构为核心的下半场。唯有真正跨越品牌升级与产业洗牌的寒霜,才能拿到下半场牌局的入场券。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