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浦江绿色低碳创新论坛上,多项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的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透露,上海在全球百强创新集群考核中表现亮眼,其日风险资本交易量指标仅次于美国圣何塞-旧金山城市群,凸显了这座城市在创新领域的强劲动能。这一数据背后,是上海近年来在绿色技术转化应用方面的持续突破。
作为联合国最大的绿色技术平台,WIPO GREEN已汇聚来自140余个国家的13万项技术,与150家全球机构建立合作,并在十余个国家落地加速项目。数据显示,当前全球专利中近三分之一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绿色技术正成为城市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绿色技术发展处处长席芙蓉介绍,自2024年加入WIPO GREEN城市加速计划以来,上海已成功解决电动市政车辆移动充电、河道治理、土壤修复等现实难题,为城市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论坛上,三个上海典型案例引发关注。纵目科技研发的“闪电宝”移动能源机器人实现L4级自动驾驶,作为可移动的“充电桩”,其60千瓦快充能力可覆盖24个车位,与固定充电桩组合后无需大规模布线。目前,该设备已在全国部署超500台。在农业领域,首创的大角度旋转式LED补光灯将光照范围扩大至120度,结合中草药生长数据库,使云南、海南3万亩示范基地亩均增收万元。而在生态修复方面,生物基材料技术让新疆喀什的戈壁滩重现生机,玉米、西瓜等作物茁壮成长,该技术更成功输出至阿联酋,今年将登陆非洲市场。
上海在绿色技术场景布局上持续发力。围绕深远海风电、新型储能等七大领域,当地已启用绿色技术银行等平台,落地全国首套兼容燃煤与燃机烟气的CCUS装置、首个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2026年,WIPO GREEN加速项目(上海)将升级,推出“绿色技术IP加速营”,为企业提供高价值专利组合策划、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等服务,助力技术价值转化。
企业层面,吉利汽车与立讯精密分享了绿色转型路径。吉利以2025年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25%、2045年碳中和为目标,从设计、制造到供应链全链条发力,发布能源替代、CCUS等技术需求。立讯精密则提出“节能减排为主、碳抵消为辅”的策略,计划2050年前实现运营及价值链碳中和,重点布局电气化改造、可再生燃气等领域。
论坛还推出绿色技术AI助手“小绿”、绿色伙伴计划等新举措。丹麦、哈萨克斯坦等国专家与国内领军者共同探讨城市绿色转型经验,聚焦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关键环节。随着国际合作深化与本土创新加速,上海正逐步构建全球绿色科技创新枢纽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