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深圳eVTOL产业发展大会暨低空经济展览会上,多家主机厂商携创新产品亮相,低空经济领域的竞争格局持续升温。震东智飞推出的吨级重载纵列双桨eVTOL“天鲲DY6”成为焦点,展会期间即斩获超50架国内外意向订单。该机型采用自主研发的闭源飞控系统,集成三余度安全架构、卫星与视觉融合导航及自主避障功能,核心部件使用国产车规级芯片。其设计灵感源自波音CH47的70年历史经验,纵列双桨构型在动力损失时可实现自旋滑翔降落,安全性与载重能力显著优于同类产品,目前主要面向货运市场,未来计划推出8座载人版本。
广东晔生航空科技同步推出三款全尺寸载人eVTOL——“云舰WingShip”“云翼WingWing”及“云鲲WingCool”,均已申请国家专利并于2025年7月完成首飞。这些机型采用原创设计,涵盖超轻型载人领域,与智航无人机展出的载人飞碟eVTOL形成差异化竞争,后者主打观光娱乐场景。华羽先翔首席运营官王斌指出,当前市场eVTOL技术路线多元,包括全倾转旋翼、半倾转旋翼及多旋翼构型,应用场景覆盖1-2座个人飞行体验与4-6座城市空中交通。尽管现阶段个人飞行与出行eVTOL并重,但未来出行需求将主导市场发展。
主机厂商的适航认证进程明显提速。广汽高域展出的AirCab已申请型号合格证(TC),累计收获千台意向订单,预售价格低于168万元。该机型机身90%采用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结合汽车级规模化生产体系,材料成本降低近30%,同时实现“减重32%、续航提升35%”的性能突破。华羽先翔的鸿鹄eVTOL整机及核心子系统TC申请于本月获民航局受理,成为国内首家自研飞控与电动力螺旋桨系统同步进入适航审定的企业,预计2026年底前完成取证。
飞控系统研发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战场。王斌透露,自研飞控需攻克传感器数据融合、高实时性控制等难题,而电动力螺旋桨系统则面临气动效率优化、低噪声设计等挑战。例如,在有限尺寸下实现螺旋桨气动效率最大化,需通过先进翼型设计与三维扭转优化,并经大量试验验证。震东智飞为适配纵列双桨构型,专门组建飞控研发团队,其系统通过双重导航体系与自主避障功能,支持无人直升机的全自主飞行。
氢能动力技术引发行业关注。易氢动力技术总监刘慧泽预测,2027年氢能eVTOL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当前主机厂商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氢能应用需等待应用场景与商业逻辑成熟。尽管氢能可延长eVTOL航程,但补给网络建设滞后于电力体系,需通过规模化发展降低制氢成本。目前氢能已率先在重卡领域实现商业化,明天氢能近日与大道行新能源签署500台氢能重卡订单,其毫秒级氢气隔离与排空技术为eVTOL氢能应用提供了安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