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直播电商行业乱象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监管部门重拳出击,通过强化监管执法、完善制度保障等措施,全力整治行业突出问题,推动直播电商健康有序发展。
在立法立规方面,市场监管总局正加快推进相关制度建设。由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起草的《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已进入法制审查程序,预计近期正式出台。该办法明确了直播电商平台、直播间运营者、主播及服务机构等各方的法律责任,构建了覆盖全链条的责任体系,并建立了监管部门与平台的联动处置机制,为行业监管提供了有力依据。
与此同时,两项国家标准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直播电商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和《网络交易合规数据报送规范》已完成立项,目前正在加快起草。这两项标准的出台,将有助于统一行业规范,提升平台合规水平,推动直播电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为形成监管闭环,市场监管部门多管齐下,加大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已两次集中发布直播电商领域典型案例,并通过专项整治部署推进会,聚焦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已指导地方依法查办“大LOGO”虚假营销等案件,并对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立案调查,释放了“以案促治”的强烈信号。
在压实平台责任方面,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行政指导与标准建设双管齐下。一方面,约谈主要直播电商平台,通报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另一方面,推动成立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统一标准提升平台合规水平。目前,两项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未来将进一步规范平台运营。
监管体系的建设也在同步推进。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建设直播电商主体库,强化与平台的数据对接,实时掌握直播营销主体信息。同时,针对安全帽、电动自行车等10类与百姓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启动赋码核验试点,强化生产销售企业和电商平台的质量安全责任。直播电商监测系统的建设也在加快推进,重点监测高风险直播活动,精准识别并处置违规行为。
从监管实践来看,直播电商领域当前两类问题较为突出。一是虚假营销,部分直播间运营者和主播对商品经营主体、性能、质量、销售数据等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二是假冒伪劣,部分直播间和平台内商家销售掺假、以假充真或侵权商品,严重损害消费者和经营者权益。
针对这些问题,市场监管部门下一步将重点落实直播电商平台的合规管理主体责任。通过分层分级、层级对应的合规监管要求,综合运用合规指导、行政约谈、行政处罚、媒体曝光等手段,督促平台企业加强合规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内部合规体系。同时,加大对直播电商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专项抽查频次和力度,并将结果关联至平台企业向社会公示。
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将保持高压态势。健全“线上发现、线下追查,线下发现、线上管控”的一体化监管体制,对直播间运营者、主播、平台内商家等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对直播电商平台未依法履行资质审核义务、未对平台内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采取措施、禁限售商品管控不力等行为,将重点核查,证据确凿且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立案查处。
部门协同和区域联动也将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部门将充分发挥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作用,会同多部门强化信息互通、风险会商和监管联动,在人、物、网、号等监管上形成合力。同时,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强化重大案件提级管辖和挂牌督办,加强跨地域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着力破解直播电商跨行业、跨区域监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