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展示汽车自动弹射电池技术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视频中,一辆车身标有“中国碰撞维修中心”字样的车辆进行了技术演示,声称该技术可在电池热失控时,在一秒内将电池弹出车身,实现车电分离。
据介绍,这项技术的核心是通过与汽车安全气囊类似的气体发生器作为动力源,将电池抛至车身外3至6米的安全区域。演示视频一经发布,便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对这一技术的安全性表示质疑。
视频内容显示,该技术由“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与均胜电子联合推出。然而,均胜电子随后向媒体澄清,表示与“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并无任何合作开发协议。
针对外界质疑,“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回应称,这项技术的初衷是研究一种侧插式换电的补能方式,即从车辆右侧底部完成电池的快速更换,为新能源车主提供更便捷的补能体验。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发现某些结构设计下电池具备主动脱离车身的可能性,于是探索在电池热失控等极端情况下,通过弹出电池来减少车辆更大范围的损伤。工作人员强调,视频中的弹射画面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而是有明确的技术限制。
他进一步解释,技术团队在开发之初就坚持“不安全不弹射”的原则,系统预留了接入车辆感知系统、定位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多个模块的接口。只有在综合判定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才会触发电池弹射机制。如果车辆处于密集环境或人车混行区域,系统绝对不会激活。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这项技术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距离产品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团队进行这一尝试的目的是探索新能源车在安全机制上的更多可能性。
他认为,技术创新在初期往往显得稚嫩和不完美,甚至可能被认为不靠谱,但许多成熟的技术都是从这样的阶段发展而来的。通过这次实验,他深刻感受到“安全”是用户最关注的底线。
他补充说,新能源车的发展并非传统燃油车的简单改良,而是在补能方式、安全机构、结构设计等方面持续探索。今天的技术可能还很初级,但不尝试就不会有突破。最后,他透露,这次测试所使用的车辆为自行采购,与任何车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