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PT展)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钟志红明确提出:"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前瞻布局面向6G的应用产业生态。"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业界热议,成为多家媒体报道的焦点。尽管顶层设计释放出强烈信号,但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展馆内6G展区与热闹的AI、5G-A等展区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出"务实研发、低调蓄力"的独特态势。
经过多年探索,6G技术框架正逐步清晰。中国移动将6G定位为数智时代的"神经系统",提出"三个一体"(天地一体、通智一体、通感一体)与"三个倍增"(连接数密度百万到千万级、通信速率100-200Gbps、时延小于1ms且可靠性达6-7个9)的突破目标。中国电信则构建"6G全域智惠网络(UIN)"架构,通过"全空间、全接入、全场景、全生态"的覆盖,实现基础业务赋能、网络能力开放、按需定制三大方向的创新。这些定义共识标志着6G从概念阶段迈向实质性推进。
AI技术与6G的深度融合成为核心发展方向。中国移动在"AI+"战略指引下,将6G网络定位为支撑"硅基劳动力"与"碳基人类"协同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通信网络从"万物互联"向"亿智智联"升级。其提出的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新三样"应用场景,已纳入6G战略布局。中国电信则推动网络架构从软件定义向AI定义转变,通过6G UIN试验平台完成全球首个分布式跨网协同AI数据服务验证,实现视频增强场景的6G网络AI服务落地。
在技术研发层面,国内企业已取得多项突破。中国电信2025年完成两项业界首创:基于中轨NR NTN的多频段在轨试验实现船载相控阵终端的数据语音业务验证,以及6G分布式跨网协同AI数据服务试验。中国移动自2018年组建400余人研发团队,发布全球首个系统性6G网络架构,构建通感算智融合研发试验装置,并成功发射全球首颗6G架构验证星。其北京试验环境已实现多场景、多频段覆盖,并与香港节点实验室贯通。
产业生态构建方面,中国移动联合30余家产业链伙伴推进技术研究,开放40余项核心服务能力。中国信科在星地融合、超维度天线等10余个技术方向取得突破,推出Sub-7GHz超大规模MIMO验证系统(支持400M带宽、128通道、1024天线阵子),并完成6G云化基站原型样机研发。其全息通信XR业务通过端-网-边算力协同与实时AI技术,实现了逼真的虚拟现实与全息数智人应用。
在国际标准化进程中,中国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中国移动技术专家担任3GPP RAN1工作组主席、首个6G标准项目报告人等关键职务,牵头6G无线标准研究项目及ITU-T首批7项标准制定。中国电信配合IMT-2030推进组完成五大类原型样机测试,主持两项6G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业界已形成明确时间表:2025年启动标准化工作,2029年上半年完成首版国际标准,确保2030年实现商用。这些阶段性成果为6G技术商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