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裕重工(300185)凭借交付世界最大碾环机核心部件引发市场关注。这家深耕高端制造领域二十年的企业,不仅在传统重工领域保持优势,更因固态电池产业加速落地而站上风口。其业绩拐点初现、技术储备深厚与新能源产业链潜在关联,成为投资者热议的焦点。
从财务数据看,通裕重工上半年净利润达0.61亿元,同比增幅近50%,股价年内上涨22%,市值约122亿元。尽管当前市盈率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业绩波动趋势已现转折——2021年净利润达2.85亿元,2024年一度下滑至0.41亿元,如今增速回升,反映出成本控制与订单转化效率的改善。短期来看,估值偏高需警惕回调风险;中长期而言,业绩拐点或为价值重估埋下伏笔。
作为行业内少有的全产业链企业,通裕重工覆盖冶炼、锻造到精加工的全流程,其技术实力在交付160吨级碾环机部件中得到充分验证。该部件的国产化突破,标志着企业在重型装备领域的技术壁垒。业务结构上,风电模块化产品贡献17%收入,锻件与铸件占比超40%,构成高端制造的“压舱石”。不过,传统重工业务仍占主导,新能源领域布局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如何与固态电池风口衔接成为关键命题。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正驶入快车道。清华大学团队研发的新型电解质,使电池能量密度突破600Wh/kg,并通过针刺测试;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尽管通裕重工不直接涉足电池生产,但其高端制造能力或成为产业链的“隐形支柱”——例如为固态电池生产线提供耐高压部件,或为储能设施搭建结构框架。去年交付的巨型精密部件已证明其技术实力,新能源产业链对其需求或随行业扩容而增长。
针对投资策略,短线交易者可关注股价突破年内高点的机会,但需设置严格止损线,以防固态电池概念股整体回调风险。中线投资者应重点跟踪企业与新能源企业的合作动态,若能进入程控电池设备供应链,基本面价值将迎来重估。长线布局则需等待业务转型的明确信号,高端制造国产化趋势下,企业技术积淀有望转化为长期增长动能。
通裕重工的案例凸显了投资中的“三维筛选法”:估值维度需防范短期泡沫,基本面维度要夯实技术壁垒,风口维度则需捕捉产业变革的关联机会。这家以“硬实力”见长的企业,能否将传统制造优势转化为新能源时代的入场券,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