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外科技媒体《连线》披露,OpenAI正秘密研发一款基于AI生成内容的社交应用,其核心驱动力为即将发布的Sora 2视频生成模型。这款应用将采用竖屏短视频交互模式,用户通过滑动屏幕浏览内容,但与传统社交平台不同,所有视频内容均由AI实时生成,用户无法上传本地照片或视频。
在功能设计上,OpenAI对视频生成时长作出严格限制,单条视频最长不超过10秒。这一标准与TikTok早期15秒的时长限制形成对比,而后者目前已将上限扩展至10分钟。值得注意的是,新应用将引入肖像权认证系统,用户完成身份验证后,Sora 2可在生成视频中调用其数字肖像,其他创作者也能在二次创作时标注并使用这些授权形象。
针对肖像权保护,OpenAI建立了双重保障机制。当用户肖像被用于视频生成时,系统会强制推送使用通知,即使该视频仅在私密环境下展示。这种设计旨在防止未经授权的肖像滥用,但实际保护效果仍需通过实践检验。
版权管理方面,OpenAI采取"选择退出"策略,即版权方需主动声明禁止使用其内容,否则相关元素可能出现在AI生成的视频中。这种模式引发业界对版权保护力度的质疑,《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该机制可能将举证责任转嫁给版权所有者。
从战略层面看,这款应用的推出被视为OpenAI构建用户生态的重要举措。通过将视频生成工具与社交网络深度整合,企业希望形成用户粘性壁垒——一旦用户建立社交关系链,迁移至其他平台将面临社群断裂的风险。这种"工具+社区"的组合模式,与当前主流AI产品的独立工具属性形成差异化竞争。
此前有消息称,OpenAI加速Sora 2研发旨在对抗谷歌Veo 3的竞争压力。作为视频生成领域的两大头部模型,二者的技术竞赛已从单纯的功能比拼,升级为包含应用场景、用户生态在内的综合较量。此次社交应用的曝光,标志着AI技术竞争正式进入生态建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