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被公认为“超级磁体”的核心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制造出约束上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的强大磁场,是推动核聚变能源商业化应用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在二代高温超导材料制备和应用方面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用于生产超导带材的金属基带主要依赖进口哈氏合金,不仅价格高昂,且供货周期难以保障。
针对这一技术瓶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经过多年科研攻关,成功突破了高纯净哈氏合金制备及超长超薄金属带材加工的关键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实现了吨级哈氏合金的工业化生产,材料纯净度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甚至优于进口材料。
在加工工艺方面,研究团队攻克了超薄金属带材制备的技术难题。通过精密轧制工艺,将哈氏合金加工成厚度仅0.046毫米、宽度12毫米、长度超过2000米的超长超薄金属基带。该基带表面粗糙度小于20纳米,达到镜面效果,同时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完全满足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制备要求。
目前,金属研究所批量化制备的千米级金属基带已在相关企业开展验证工作,并成功完成近千米高温超导带材的规模化制备。基于前期合作成果,研究所已与多家企业签订20吨金属基带供货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持续优化制备工艺,推动我国高温超导材料产业实现自主可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