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日宣布进行重大组织架构调整,新设立一级部门“架构部”,全面统筹智能电动汽车下一代技术架构的规划与战略方向。该部门由集团创始人兼CEO雷军直接领导,核心成员涵盖研发体系多位负责人及技术骨干,旨在通过前瞻性布局强化小米汽车的技术壁垒。
据内部人士透露,架构部将承担技术路线图制定、跨部门协同及关键技术选型等核心职能。在汽车行业,技术平台的迭代周期通常覆盖3-5年产品生命周期,并支撑3款以上车型开发。由于从技术预研到量产落地需5-8年周期,架构部的决策将直接影响小米汽车2030年前后的产品竞争力。以充电技术为例,2019年行业普遍采用100kW快充时,头部企业已开始论证800kW超充与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选择。
伴随组织调整,小米汽车同步完成关键岗位人事变动。原整车研发负责人崔强转任架构部核心成员,其职位由电动力系统原负责人王振锁接替。这种人才调配凸显小米对技术纵深发展的重视——既保持现有产品线的研发效率,又为下一代技术突破储备战略资源。数据显示,小米SU7系列车型累计销量已突破25.8万辆,其中高性能版SU7 Ultra以52.99万元售价斩获超2.3万锁单量,YU7上市三个月交付量亦突破4万辆。
技术自研始终是小米汽车的立身之本。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电机使SU7实现2.78秒零百加速,SU7 Ultra更在纽北赛道刷新保时捷Taycan保持的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这些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市场优势,推动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据知情人士分析,随着规模效应显现,小米汽车有望在年内实现单季度盈利,这对其构建“人车家全生态”技术闭环具有战略意义。
行业观察家指出,小米此时设立架构部恰逢其时。当前新能源汽车竞争已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体系化能力比拼,技术架构的先进性直接决定企业能否在智能化、电动化赛道保持领先。小米通过整合研发资源、提前布局下一代技术,既规避了技术路线选择的风险,也为持续迭代产品矩阵奠定基础。这种“研发一代、储备一代、规划一代”的打法,或将重塑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竞争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