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3000万辆产销规模的新起点上,一汽-大众正以全新姿态加速驶向高质量发展赛道。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总经理陈彬在战略发布会上宣布,企业将通过"两高一新"总体目标、"五大领先"具体指标和十大核心任务,构建新时代合资车企发展范式。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企业将实现效益、规模、科技、福祉、责任五大领域的全面领先。其中规模目标尤为引人注目——到2030年实现年产销200万辆,较当前水平提升近四成。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将推出近30款全新产品,新能源车型占比超七成,形成覆盖A0级到B+级市场的完整电动化矩阵。混动车型纯电续航突破300公里,馈电油耗降至4L/100km以下;纯电产品续航里程将突破800公里,燃油车型则通过智能化升级实现"油电同智"体验。
在技术创新层面,企业将依托中德两国九大研发基地,每年投入近百亿元研发资金。重点攻关电子电气架构升级,与大众集团联合开发的中国专属CEA架构,可使集成度提升30%、成本降低40%,研发周期缩短30%。该架构支持L3级自动驾驶和整车OTA升级,为智能网联功能迭代奠定基础。2026年将首发整车级VLM大模型,搭载4nm制程高性能芯片,实现手势控车、AI医生等30余项创新功能。智能驾驶方面,2026年推出搭载激光雷达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2027年后逐步实现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
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支点,捷达品牌将开启本土化运营新篇章。新成立的独立品牌公司将于明年推出首款新能源车型,到2028年前形成4款新能源产品矩阵。通过引入中国本土供应链资源,该品牌计划五年内实现40-50万辆年销量,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生态。这种"合资新物种"模式,为传统品牌转型提供了创新样本。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企业将实施"三步走"战略,通过整车SKD等多元化模式开拓海外市场。首批出口中东的车型已于近期从上海洋山港启运,未来五年计划推出20款国际车型,出口规模突破10万辆。这种"国内国际双循环"模式,标志着企业从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的转变。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开发周期将压缩50%以上,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确保在智能电动时代持续领跑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