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利汽车公布了其2025年9月的销售数据,这份成绩单不仅展现了企业自身的市场表现,更折射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深刻变化。数据显示,吉利集团当月总销量突破27万辆,同比增长35%,这一数字背后,是不同品牌、不同市场策略的差异化表现。
在吉利的产品矩阵中,银河系列的表现尤为抢眼。该品牌9月销量突破12万辆,同比增幅达131%,几乎占据集团总销量的一半。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精准把握了市场需求的结果。银河系列主打15万至25万元价格区间,这一细分市场过去被合资燃油车主导,但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提升,需求逐渐转向兼具性价比与实用性的产品。银河系列通过平衡传统汽车指标(如可靠性、空间、舒适性)与新能源技术(如智能化、电驱性能),满足了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过渡的消费者需求。其背后的吉利造车经验,也为产品品质提供了保障。
与银河系列的爆发式增长形成对比的是,吉利旗下高端纯电品牌极氪当月销量为1.8万辆,同比下滑14%。尽管极氪001等车型在设计和技术上仍具竞争力,但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市场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理想汽车通过“家庭场景”定位吸引用户,问界依托华为技术强化智能体验,蔚来则以换电服务和用户运营构建高端生态。相比之下,极氪早期强调的“驾驶乐趣”和“操控性能”在当下市场中显得单一。消费者在高端车型上的选择,已从单纯的产品性能转向生活方式的综合考量,这要求品牌必须具备更鲜明的差异化标签。
领克品牌的表现则体现了另一种成功路径。9月销量近3.3万辆,同比增长28%,其增长模式更注重长期品牌建设。通过多年积累,领克已形成年轻、潮流、运动的品牌形象,并拥有一批忠实用户。这种以品牌文化驱动的增长,说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耐心与持续投入比短期营销策略更具韧性。
在出口业务方面,吉利9月海外销量超4万辆,同比增长1%。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汽车全球化面临的复杂挑战。不同市场的法规、消费习惯差异显著,例如欧洲对环保和安全的高标准,东南亚对价格和耐用性的敏感需求。中国品牌出海不仅需要优质产品,还需建立本地化销售网络、售后服务体系,甚至针对区域市场调整产品策略。1%的增长,恰恰反映了海外市场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从吉利的表现可以看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分化阶段。过去“普涨”的时代结束,品牌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真正理解目标用户、解决核心痛点,以及能否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单纯依赖价格战或营销噱头,已难以支撑长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每个品牌都在探索独特的生存之道,而市场的筛选机制也将愈发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