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通行量持续走高。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10月1日至2日,新能源汽车单日流量分别达到1328.7万辆和1236.7万辆,同比增幅均超过26%。面对这一增长态势,各地交通管理部门通过优化充电网络布局、强化运维保障等措施,全力满足新能源车主的出行需求。
湖北省构建了"固定充电+移动补能"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全省新增219台移动充电设备,调配2100名服务人员,在50对服务区加密建设173根充电桩,并开放43对服务区下穿通道实现跨区充电。湖北交投集团将108个收费站改造为多功能服务驿站,提供充电、休憩、餐饮等一站式服务,有效缓解了服务区充电压力。
四川省推出"123运维模式",要求充电设备故障后2小时内到场、3小时内修复。针对G5京昆高速等重点路段,增派引导人员建立联动疏导机制,确保充电车辆有序排队。目前,全省服务区充电设施已实现100%覆盖,超充站和换电站重点布局在成渝、川陕等出行主干道。
甘肃省在西北旅游干线部署110座充换电站,阳关服务区配备的新型快充桩可在30分钟内为车辆补充300公里续航。全省15对服务区建成28座5C超充站,双枪充电桩可同时为两辆电动汽车充电,大幅提升充电效率。
天津市启用近600台充电桩,推出秩序管理、应急保障等五项服务措施,配备11辆移动充电车应对突发需求。湖南省则实现运营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配置2379个充电车位和41座换电站,形成"快充为主、慢充为辅、换电补充"的多元补能格局。
为引导车辆错峰充电,各地通过高速公路情报板实时更新充电站使用状态。"e路畅通"微信小程序提供充电桩位置查询功能,部分企业通过服务费折扣引导车主分流。技术人员提醒,雨天充电时需注意防水防潮,建议车主提前规划补能路线,避免集中时段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