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年汽车门把手新国标征求意见:规范结构,事故后车门外部应能开启

   时间:2025-10-08 18:22:4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公告,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标准制定旨在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等新技术带来的安全挑战,通过明确技术规范提升车门把手整体安全性能。

征求意见稿从结构型式、释放方式、布置位置等维度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对车门外把手操作空间的规定:每个车门(尾门除外)的外把手在任何状态下,均需保留不小于60mm×20mm×25mm的手部操作区域。这意味着全隐藏式门把手可能因无法满足该标准而退出市场。某汽车主机厂前工程师宋元指出,"任意状态"的表述尤为关键,即门把手在闭合等任何位置时,使用者无需额外动作即可完成操作。

隐藏式门把手虽能降低风阻系数、提升车辆科技感,但其安全性始终存在争议。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公开批评该设计存在三大缺陷:自重较大导致能耗增加、密封性差易进水、工作噪音明显。更严重的是,其电动驱动特性在断电或碰撞时可能导致无法开启。据测算,隐藏式门把手对风阻的改善效果不足0.01Cd,实际节能效益微乎其微。

针对事故救援场景,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当安全气囊起爆或动力电池热失控等不可逆约束装置触发时,非碰撞侧车门必须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外把手开启。这意味着即便车门处于锁止状态,外部救援人员也应能打开车门。该规定引发关于安全平衡的讨论,某碰撞测试专家提出质疑:"允许外部无钥匙开启是否会影响车辆防盗性能?"对此,宋元认为标准制定应优先保障人员安全,"在严重事故中,车内人员生命安全远高于财产保护需求。"

技术实现层面,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张抗抗解释称,碰撞自动解锁功能依赖12V低压蓄电池持续供电。当碰撞传感器触发时,电子控制单元(ECU)需在0.5秒内完成车门解锁指令传输,确保机械门把手可正常操作。以小米SU7为例,其应急系统采用前机舱独立电池供电,四门均配备机械把手,可在任何工况下通过拉动把手解锁。问界M8则采用双保险设计,车内车外同步设置机械开启装置。

在人机交互设计上,征求意见稿对把手布置区域和安全标识作出规范。上海车展期间,小米SU7展车在应急机械拉手处张贴红色警示标签,明确标注"非紧急情况请勿使用"。这种可视化设计旨在提升紧急情况下的操作效率,避免误触导致安全隐患。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