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张一鸣联手俞勇:聚焦16-18岁青少年,为AI领域培育创新新力量

   时间:2025-10-12 06:43:23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近日在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开业仪式上的亮相,引发科技界与教育界广泛关注。这位长期驻留新加坡的企业家鲜少在国内公开场合现身,此次以教育捐赠人身份参与活动,标志着其将战略目光投向人才培养领域。

该创新中心由张一鸣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创始人俞勇教授共同发起,聚焦16至18岁在数理计算机领域具有特长的青少年群体。每年仅招收30名学员,实施五年制培养计划,其模式与中科大少年班存在显著共性。中科大少年班自1978年创办以来,已为AI领域输送大量顶尖人才,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等知名企业家均出自该体系。

相较于传统高等教育,知春创新中心更强调实践导向与跨学科融合。课程设置包含开源工具开发、前沿技术研究等模块,并引入项目制学习模式。学员将直接参与字节跳动等企业提供的真实产业课题,大二阶段即可进入国家级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这种培养机制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存在理念相通之处,但更侧重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突破。

全球AI人才争夺战已进入关键阶段。据《财富》杂志统计,具备AI技术突破能力的顶尖专家不足千人,主要集中于OpenAI、谷歌等头部企业。红杉资本合伙人指出,当前AI发展重心已从算力竞争转向人才储备。在中国市场,训练大型AI模型的成本中,顶尖研究员薪酬与硬件投入占比近乎持平,企业"抢人"难度持续攀升。

张一鸣在活动现场强调,传统教育体系培养的标准化人才难以适应AI领域快速迭代的需求。他观察到字节跳动技术团队中存在"高分低能"现象:部分工程师虽能熟练运用现有算法,却缺乏从零到一的创新能力。这种反思与俞勇教授2002年创办ACM班时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当时即发现传统课堂忽视沟通协作、问题解决等软实力培养。

创新中心的教学设计凸显个性化特征,采用"一生一方案"培养模式。学员可根据兴趣选择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细分方向,导师团队包括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博士康南茜等产业界专家。这种将学术资源与产业需求深度结合的模式,旨在培养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该项目的筹备可追溯至2016年。当时张一鸣发现公司核心算法团队中多位骨干毕业于上海交大ACM班,遂专程拜访俞勇教授探讨人才培养机制。2024年双方正式启动合作,参考美国欧林工学院"小而精"的办学模式,最终促成知春创新中心落地。尽管张一鸣刻意淡化企业色彩,但业界普遍预期,该机构培养的人才将优先输送至字节跳动体系。

当前中国AI人才缺口问题突出。数据显示,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但创新成果转化率仍有待提升。杭州等地已率先在中小学阶段全面推广AI通识教育,企业则通过设立专项书院、创新中心等方式前置人才布局。这种产学研协同的培养模式,正在重塑中国AI领域的人才生态。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