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械的轰鸣声与鸟鸣交织,当塔吊的轮廓与花丛重叠,中核雄安科技园项目工地上,一场关于建筑与生态的对话正在悄然展开。这里没有传统工地的尘土飞扬,取而代之的是美人蕉的明艳、剑兰的挺拔,以及小雏菊在绿地上铺就的星点斑斓。几只麻雀掠过灌木丛,惊起几片落叶,却很快被藏在草丛中的音响播报的安全提示打断——这是雄安新区首个花园式工地,也是建筑行业对绿色发展的生动诠释。
“花园式工地不是简单的绿化,而是将生态理念融入施工全流程。”项目负责人张灵飞站在硬化道路上,脚下是黑白分明的斑马线,远处是错落有致的景观带。他介绍,项目启动之初便摒弃“先施工后治理”的传统模式,转而采用“一次规划、一步到位”的策略,从功能分区到植物配置,从道路走向到排水系统,均经过多轮论证。如今,工地内人车分流,智能喷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悬挂在护栏上的花箱标注着养护责任人姓名,连工棚屋檐下都筑着燕子巢。
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环境上,更渗透到管理细节中。项目部创新推出“积分超市”,工人通过遵守安全规范、保证施工质量、参与环保行动等行为赚取积分,兑换食品或生活用品。来自河南的工人胡占领指着身上的反光背心说:“以前在别的工地,衣服三天就脏得认不出颜色,现在每天干干净净,干活都更有劲了。”他所在的班组曾因连续一周保持零事故记录,集体兑换了一台微波炉。
生态与效率的平衡在此得到验证。数据显示,该工地自开工以来,粉尘浓度同比下降60%,噪声投诉归零,而施工进度却比计划提前15%。仅用四个多月,260亩地块便完成正负零施工,预计两个月内将实现全面封顶。这种“绿色加速度”吸引了多家单位前来考察,项目部已整理出《花园式工地建设指南》,计划向全国推广。
“雄安是千年大计,我们的工地也要经得起时间检验。”张灵飞抚摸着景观带中的一块太湖石,上面刻着“绿动未来”四个字。在他身后,塔吊缓缓转动,将一捆钢筋吊向空中,而地面上,几名工人正蹲在花丛边修剪枝叶,他们的安全帽与胸前的积分卡在阳光下泛着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