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7时至10时,G15沈海高速响水段灌河大桥迎来一场特殊的“空中手术”——盐城航空运动协会与江苏宏亚高空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桥梁涂装应急队”,仅用3小时便完成了大桥高空涂装作业。这是江苏省内首次实现无人机高空涂装技术的实战应用,标志着传统高危作业模式迎来智能化变革。
长期以来,高空桥梁、烟囱等建筑物的涂装作业依赖人工“蜘蛛侠”悬空操作,安全风险极高。据统计,国内每年因高空作业引发的伤亡事故中,超过三成与清洗、涂装环节相关。作为国内高空作业产业的发源地,盐都区自上世纪80年代便形成特色产业,但人工操作的痛点始终未得到有效解决。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与大型基础设施数量激增,传统作业模式在效率与安全性上的矛盾愈发突出。
今年9月,宏亚高空负责人沈大亚向盐城航协提出技术合作需求:由企业提供装备资金支持,协会牵头攻克无人机高空涂装技术。接到需求后,盐城航协副会长陈惠彪迅速组建专项团队,成员包括资深飞手成浩、郑尚沃等。团队首先在镇江某水泥厂厂房开展首轮技术测试,重点突破无人机喷漆与喷水清洗的技术差异——漆料浓度远高于清水,且对作业面的精准接触度要求极高,距离过远影响涂装效果,过近则易碰撞物体。
测试中,团队发现高空强对流天气与建筑物磁场干扰是两大技术瓶颈。为获取基础数据,陈惠彪团队主动放弃中秋节假期,提前3天赶赴灌河大桥开展筹备:先在桥下空旷区域完成不同风速下的飞行测试,记录操控数据;随后登上桥面,由飞手张宏民操控无人机模拟涂装轨迹,同步监测桥梁磁场变化。经过密集试验,团队最终掌握“低风速时段作业、规避磁场强区”的核心要领,尽管过程中损失一架无人机,但为实战积累了关键经验。
国庆前夕,宏亚高空接到江苏省高速公路指挥部紧急通知:需在10月10日对灌河大桥进行涂装刷新,且仅获批3小时封路作业时间。企业立即联合盐城航协组建应急队,确定“无人机为主、人工为辅”的协作模式,构建“空中批量涂装+地面局部精修”的立体作业体系。实战当日,飞手团队在桥面精准操控无人机完成高空涂装,地面人员同步开展局部精修,最终在3小时内圆满完成任务,获得业主单位高度认可。
此次突破不仅攻克了技术难题,更为行业积累了基础设施作业的宝贵经验。据团队介绍,无人机高空涂装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3倍以上,且完全避免了人员悬空作业的风险。未来,盐城航协计划面向全国高空作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重点拓展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无人机技术向更多高危作业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