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博主@晓春哥XCG近日援引挪威民事应急机构2022年统计数据指出,在每10万辆燃油车中会发生68起起火事件,而同规模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的起火数量仅为3.8起。这一数据来自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80.2%的挪威市场,显示出电动化车型在火灾风险方面的显著优势。
澳大利亚电动汽车安全研究机构EV FireSafe的调查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结论。该机构数据显示,乘用车动力电池起火概率仅为0.0012%,而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起火概率高达0.1%,两者存在数量级差异。特斯拉2024年安全报告也显示,其车辆平均行驶1.3亿英里才发生一起火灾,远低于美国汽车行业每1800万英里起火的平均水平,仅为燃油车火灾概率的八分之一。
中国市场的统计数据同样支持这一趋势。2024年国内燃油车起火案例达18360起,起火概率约为0.0052%;同期新能源汽车起火数量为550起,概率约0.00175%。国家消防救援局2025年最新数据显示,新能源车整体自燃率为0.0018%,燃油车则达到0.015%,前者仅为后者的1/8.3。
尽管客观数据表明新能源汽车更安全,但消费者认知仍存在明显偏差。这种认知落差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首先是传播效应的放大作用,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的网络传播量显著高于燃油车,同类事故更易成为热点;其次是技术认知滞后,多数消费者不了解现代电池安全技术的突破,如大圆柱电池的定向泄压设计可在5秒内释放50%热量,气电分离架构能有效阻断热蔓延;第三是对灭火难度的误解,实际上电池火灾80%以上可通过BMS系统提前预警,而燃油车火灾多由线路老化等不可预判因素引发。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渗透率已突破50%,品牌数量持续增加。但自燃风险担忧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担忧与实际统计数据形成鲜明反差。行业专家指出,随着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持续优化和热失控防护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正在不断提升。
降低车辆火灾风险的关键在于规范使用和定期维护。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车主都应建立科学的车辆保养意识,定期检查电路系统、电池状态等关键部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消费者需要以更理性的态度看待新生事物,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通过正确使用和维护来保障行车安全。
面对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选择,消费者决策正受到安全认知、使用成本、技术偏好等多重因素影响。您在购车时会优先考虑哪些因素?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