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引发科学界关注。该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本的系统分析,首次在月球物质中识别出太阳系外天体撞击残留物——CI型碳质球粒陨石碎片,其中富含水等挥发性物质。这一发现为月球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相关成果已于10月21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研究团队仅使用2克月壤样本便取得突破性进展。科研人员从样本中精准分离出7颗橄榄石微碎屑,经分析确认这些物质源于CI型碳质球粒陨石母体小行星撞击月球时形成的熔融结晶产物。这类小行星广泛分布于太阳系边缘区域,其显著特征是含有大量水分子及有机化合物。对比研究发现,月球表面此类陨石残留物的比例显著高于地球,暗示太阳系外物质可通过小行星带向内迁移。
该成果不仅改写了月球水资源演化模型,更证实了太阳系物质交换的普遍性。研究揭示的撞击残留物分布特征,为后续月球基地选址及原位资源利用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随着探月工程的持续推进,科学家有望通过更多月壤样本分析,逐步揭开太阳系早期物质演化的完整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