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火星裂痕暗物质谣言破灭,星际彗星3I/ATLAS低反射率“隐身”引猜测

   时间:2025-10-21 14:10:1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天文圈因一则关于火星照片的谣言掀起讨论热潮。有传言称,欧空局发布的火星图像中,阿伽尼佩堑沟的蛇形裂痕存在暗物质痕迹。然而,经过核实,这张由“火星快车”拍摄的照片显示的,不过是一道数百公里长的地质裂痕,其成因是阿尔西亚火山活动时岩浆扩张导致地壳断裂,与暗物质毫无关联。这场乌龙让不少天文爱好者直呼“离谱”,也再次提醒公众对网络信息需保持审慎。

比起这场谣言,另一颗星际天体的异常行为更引发科学界关注。编号为3I/ATLAS的彗星,作为第三颗被确认的太阳系外访客,正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掠过火星轨道。这一速度远超前两颗星际彗星“奥陌陌”和“鲍里索夫”,其轨迹几乎不受太阳引力束缚,仿佛只是“路过”太阳系,短暂停留后便将消失于深空。

这颗彗星的“反常”远不止速度。通常,彗星靠近太阳时会因冰层升华而变得明亮,并拖曳出可见的彗尾。但3I/ATLAS的反射率极低,表面如同覆盖了一层黑色物质,几乎不反射光线。更诡异的是,当它抵达近日点、本应最亮时,却恰好躲到了太阳背面,从地球视角完全无法观测。这种“精准避开”的时机,让部分研究者联想到“刻意隐藏”的可能性。

哈佛大学教授勒布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指出,该彗星的轨道与地球公转平面仅相差极小角度,随机进入如此轨道的概率不足0.2%。结合其异常的光谱特征——未检测到气体喷发,仅呈现模糊光晕——勒布提出大胆假设:这或许是一艘伪装成彗星的外星探测器。他甚至建议向其发射摩尔斯电码信号,试图探测是否存在人工回应。

这并非首次有星际天体被卷入“外星文明”的猜测。2017年,“奥陌陌”因形状特殊和加速异常,也曾被部分学者认为是人工建造物,但最终未获证实。此次3I/ATLAS的争议,再次凸显了人类对宇宙认知的局限性——当遇到无法用现有理论解释的现象时,“非常规”假设往往容易引发关注。

目前,3I/ATLAS正继续向地球方向靠近,但最近距离仍超过两亿公里,对地球无任何威胁。科学家表示,无论其真实身份是普通彗星还是更复杂的存在,这类星际访客都为研究太阳系外环境提供了珍贵样本。或许正如勒布所言,面对宇宙的未知,保持开放思维比固守既有框架更重要——但前提是,这种开放需建立在严谨的观测与逻辑之上。

暗物质虽长期被视为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存在至今仅通过引力效应间接证实,从未被直接观测到。将火星裂痕与暗物质关联的言论,显然缺乏科学依据,更像是一场由误解引发的想象狂欢。这也提醒公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区分科学事实与臆测,或许比追逐“热点”更重要。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