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上海临港新突破:风电与海底数据融合 开启绿色算力新篇章

   时间:2025-10-22 03:44:47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算力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资源,其地位堪比电力与水力。如何通过绿色能源降低算力成本、提升能效,成为全球科技界与能源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今日,上海临港传来重要消息:全球首个海上风电融合型海底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总规划容量24兆瓦,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示范项目规模达2.3兆瓦,绿电使用率超过95%,通过“海水自然冷却”与“海上风电直供”双技术融合,开创了数据中心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传统数据中心因高能耗被称为“电老虎”。据预测,2024年至2030年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将达20%,远超全社会用电增速,电费成本占运营总成本的近70%。在此背景下,绿色算力的发展迫在眉睫。

海底数据中心通过将服务器安置在海底数据舱,利用海水作为天然冷源,实现了省水、省电、省地的多重优势。上海海兰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陈希恰介绍,舱内采用铜管散热系统:小铜管如毛细血管般吸收服务器热量,将冷媒从液态变为气态;大铜管则像动脉,将气态冷媒输送至侧管壳式换热器与海水换热,冷却后重新循环。这种设计在全密闭空间内高效完成了热量交换。

该项目位于上海临港南汇边滩东侧海域,距离岸站10公里,水深10米,周边三大运营商机房均在20公里范围内。其独特之处在于,舱体直接坐落于海上风电场下方,通过绿电直供模式,实现了新能源的就地消纳,为数据中心提供了稳定、清洁的能源支持。

目前,多家企业的机柜已入驻该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临港算力将部分业务迁移至此,布局研发平台、国产GPU创新平台及信创云,并探索海上通信设施的部署。上海仪电则布置了训推一体算力集群,依托城市数字化转型经验,提供水下边缘算力服务。

上海正全力构建“多元协同、绿色集约”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在浦东张江科学城,国家级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持续为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超算支持;在临港新片区,除海底数据中心外,商汤科技、中国电信等建设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形成智能算力集群。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临港已集聚八大算力中心,总规模达35EFLOPS,占上海市整体的40%。

根据规划,上海将进一步发挥算力优势,发展国际数据中心,为数据出海、来数加工提供支撑。到2027年,全市智算云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形成云边端协同、产业链完备的生态体系。同时,上海作为“东数西算”长三角枢纽龙头,正推动市内边缘计算节点与西部数据中心协同布局,构建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算力底座。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